瓷道難,創新之道尤難。然唯難而方見其新,唯有新而方見其出路。當代陶瓷工藝品的創新,重在于可視性基礎上,努力向使用性靠近,向文化品位與生活便捷靠近。不可忽視以重新認識工藝品日用化之箴言。以當代樓房房間設計裝修為例,仍有不少東西值得借鑒。試看房間的壁櫥,打開可以儲物,存放衣被,掩之如壁,平整而明闊,沒有彎彎轉轉和旮旮旯旯,具備了當代設計思維的樸素大方。工藝美術品的形制美雖與壁櫥設計非出一類,而設計意識本無二致。當代家庭房間的固有形式和風格是創新陶瓷工藝品的一個參照,適合了這種房間美,陶瓷工藝的創作才是成功的。
關于工藝品向使用靠近,并非說凡藝術品都需具備使用功能,而是基于房間擺設,臥室、書房等空間處理而進行的一項藝術補充,這個補充是畫龍點睛,而不是畫蛇添足。樸素大方、靜穆、雅致是家庭美的一大主題,所以圍繞這個主題,在創新陶瓷工藝品方面勢必不能作得太繁瑣、太累贅,力求削繁就簡。鄭板橋有佳句,叫做:“刪繁就簡三秋樹,立異標新二月花”,鄭老夫子是在寫景,抒發感慨。而作為藝術創作,恰恰如矢中的,一言道出我們的工藝美術陶瓷創新的必由之道。工藝美術品的使用化正是向多功能趨步,出現多功能,必須形成廳室少擺設,擺設之就簡,方見其立異標新。因為任何環境下的藝術陳設都是以少勝多,寧少毋多。亦即恰到好處。
定窯日用陶瓷的創新為定窯之關鍵主題。剛才講的工藝美術瓷,如上講到的仿古陶瓷都不過是輔助產品,保留項目,而真正發展則體現在日用陶瓷是否具有創新性。這個主題宏博、厚重,既是迫在眉睫之計,又是關系長遠之策。這個日用陣地非常重要,唯有占領,我們方敢自豪地說:定窯復興了。否則只能說恢復了。
隨著當代生活的逐步提高,各具特色的日用陶瓷制品,潮水般涌進各大消費群體與各大超級市場。風采自展,花色繽紛,與日俱增。高新技術日新月異,定窯人躊躇滿志,仍不見崛起。說這是黎明前黑暗也罷,說是決斗前之沉默也罷,總歸一場大戰終所難免。歷史不可欺騙,定窯人必須一展才思,必須在國內外舞臺上亮相爭雄。其中制勝之本,挑戰基礎正是一個“新”字。不“新”者永遠不會出頭,抬人牙慧,步人后塵注定要失敗。如何把握這個“新”字,如何確立市場目標,如何創造嶄新的日用陶瓷形體語言,關鍵在于建立新的文化觀念,形成全方位的新的藝術體系。面對人世大市場,海內外、國際間的競爭,定窯人將以全新姿態來迎接挑戰。
保留自己的風格、個性,不為紅極一時的假象所迷惑,不為五彩繽紛所折服。唯有獨特的民族風范才是定窯立世之本,立身之本。建立定窯藝術新體系,讓樸素大方的定窯日用陶瓷進入國內外各大賓館、飯店,進人中南海,進入白宮,進入柏林,進人世界的千家萬戶。據知,日本國會大廳里懸掛著中國畫家的字畫,美國白宮內的飲用啤酒為中國人釀制。為什么他們的日用器皿乃至陳設品還沒有定窯產品,相信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毫無疑問,定窯發展和創新的標志是進入國際市場與走入民間。這是任何一種產品所面臨的客觀事實。因此,研究國際間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等已經歷史地擺在我們面前。以我為主,以人為輔,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挑戰未來。定窯人只能于摔打中自強其體,自堅其魄,以領先高科技為手段,以創新為宗旨,以靈活多樣為產品結構,多層面,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而迎戰瞬息萬變的國際市場。
挑戰國際,挑戰未來,實際上就是挑戰自我。當代中國人在歷史上、在今天、在任何一個領域都不乏其先聲奪人者。而歸納其特征,只有一個“新”字而已。看來,一個“新”字,竟蘊含無窮。定窯之新重在保留和發展個性,吸納并開拓共性,以“新”闖入國際消費群體,以“新”贏得國際消費之新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