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定窯器皿口邊的一種處理方法。為了打破器皿邊口的唇圓規矩,使視覺產生一些新穎和變化,常于器皿邊口上作成小豁口,豁口安排數量不等。方法是用刻刀分左右約5mm不等各削一刀,深度約為3-5mm,依次作成等距相近的四豁口或六豁口,北宋器皿多采用這種方法。另一種屬花口,也稱花邊豁口,表現動態較大。有時同花口同時出現的是器皿內按花口的分布要求凸起幾條線,或四條、五條、六條不等。這種凸起的線是在修坯后趁濕由陶范從外部壓印的。根據凸線的形成再用刻刀修整出相應的花口來。花口在宋代器皿中所見較多,主要有盤、碗。花口有深有淺,故凸起的線也有長有短,有粗有細。花口給器皿造型賦予超逸氣韻,具有一定的欣賞趣味和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