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海,1961年出生于山東淄博。原中學美術教師,辭職后專職從事刻瓷藝術研究與創作。期間,得到著名陶瓷藝術家朱一圭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刻瓷藝術家張明文先生的指點,更是得到中央美術學院原副院長侯一民教授的精心指導。后拜清末農工學堂刻瓷科首屆學員、刻瓷藝術大師陳智光之子,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刻瓷”傳承人陳永昌先生為師。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刻瓷文化研究會會員,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山東省首席技師。
1996年,刻瓷作品《毛澤東肖像》(直徑1000mm)被北京毛主席紀念堂收藏;1997年,中國文聯組聯部和淄博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為丁邦海、黃玉雙夫婦主辦了刻瓷藝術展,參展作品《江澤民肖像》(直徑1000mm)被中共中央辦公廳收藏。原中國文聯黨組書記高占祥參觀后欣然題詞“華夏一絕”。中央電視臺曾以《盤中圓夢》為題拍攝了專題片。

近年來,多件作品被作為國禮贈送國外元首和友人。在省級以上的展覽或大賽中,主要獲獎作品有:2008年8月,作品《侯一民肖像》榮獲第四屆全國刻瓷藝術作品大賽金獎;同年10月,作品《日月觀音》榮獲2008“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1年9月,作品《愛因斯坦抱手側面像》獲2011首屆“東方明珠杯”全國工藝美術傳承與創新優秀作品金獎;2012年6月,作品《大足之魂》在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上獲2012年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 同年11月,作品《敦煌神韻》系列刻瓷瓶獲“華光杯”全國工藝美術大賽金獎。
被譽為“中國肖像刻瓷第一人”,特別是釉雕肖像、佛像堪稱一絕;線刻工藝運用“密線體”構成形式創作的仕女人物作品,具有較強的現代形式美感;山水題材的作品則以點刻、線刻和面刻工藝結合雕刻,以西畫中光影造型因素強化山石的質感和體塊感,表現出光感的豐富變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刻瓷藝術語言和風格。撰寫的《刻瓷藝術的工藝分類》等十幾篇刻瓷藝術研究論文分別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撰寫的《刻瓷藝術的工藝分類》等十幾篇刻瓷藝術研究論文分別在國家級專業刊物上發表。編著的《中國刻瓷藝術》由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全面、系統地介紹刻瓷藝術工藝和技法的專著,填補了刻瓷藝術研究的部分空白,提升了刻瓷藝術在中國工藝美術界和陶瓷界的影響力及人們對這門藝術的認知度,對刻瓷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