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棱是個小地方,因黑陶而名揚寰宇。在幾代藝人的心血與汗水熔鑄下,經過60年的發展,綏棱黑陶以其“黑如漆、明如鏡、硬如瓷、聲如罄”的品質,蜚聲海內外,行銷幾十個國家。然而,綏棱黑陶卻因某種原因消沉了,隱匿了整整二十年。在綏棱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的關注下,百經努力,綏棱黑陶終于回家了,重歸生她、滋潤她的土地。但是,誰知這段回歸路是如此的漫長。

六十載春秋,綏棱黑陶成了陶中的“魁首”
黑陶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因其制作工藝復雜,燒治技術難以掌握而失傳了3000多年,又因其制作的精致,造型的優美,被中外史學家稱之為“原始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現代黑陶的發祥地——黑龍江省綏棱縣,已有百余年生產制造黑陶的歷史了。
綏棱黑陶創始人寇化林,祖籍山東省萊州府,祖傳瓦盆、瓦罐等土陶制作工藝。清末民初,來到綏棱,成立了第一所民間土陶作坊,一生從事土陶工藝研究,經過近40年的苦心鉆研,終于成功地破譯出黑陶生產制作過程中最復雜、最關鍵的技術——“熏煙滲透碳”技術,從此,綏棱黑陶驚現于世。幾十年來,在秉承了數千年龍山文化基礎上,綏棱黑陶始終遵循藝術與實用,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舍棄浮華瑣碎,追求古樸自然,大膽創造,不斷地推陳出新,所生產出來的黑陶藝術品造型新穎而迥異,顏色純正而凝重,風格多變而不俗。1964年,綏棱黑陶在首屆中國進出品商品交易會上展出,周恩來總理對陪同的外貿人員贊譽說:“黃土能成金,何樂而不為”。
1977年10月,綏棱黑陶“進京”,8個黑陶花盆被擺放在毛主席紀念堂瞻仰廳,兩個黑陶花瓶被擺放在人民大會堂入口大廳。
1983年,綏棱被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定為工藝品出口生產基地。
1979年,綏棱黑陶在上海第二屆中國陶瓷博覽會上被評為“中國陶瓷十大品牌”之一。
1983年,黑陶通雕花缸榮獲國家輕工業部頒發的“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獎。
1965年以來,綏棱黑陶產品不斷出口香港、英國、日本、波蘭、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約旦、阿根廷、新加坡、烏拉圭、韓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暢銷國內大中城市。
生活的靈性與積淀,讓綏棱黑陶生華成了藝術品。
60載的發展,綏棱黑陶“成名”了。作為全國現代黑陶藝術的發祥地,綏棱黑陶藝術被文化部確認“中國現代黑陶第一窯”,經專家確認,綏棱黑陶秉承5000多年傳統的“龍山文化”遺風,并將龍山文化的精湛內含繼承與發揚,舍棄浮華瑣碎,追求古樸自然,在國內外收藏界享有盛譽。
暫時的離開綏棱黑陶走他鄉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綏棱黑陶一路陽光、一路彩虹,然而,進入19世紀90年代,古樸的綏棱黑陶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因企業連年虧損,藝人紛紛南飛,而走向了低谷,最終,綏棱黑陶產品在本土日漸稀少。
隨著綏棱黑陶制作藝人們的轉移,綏棱黑陶制作技術陸續走出綏棱,先后在遼寧、山東、河北等省扎根。遼寧、山東、河北等地的許多黑陶制品,都是采用了綏棱黑陶的制作工藝,呈現出綏棱黑陶的藝術風格。寇維軍,綏棱黑陶創始人寇化林之子,綏棱黑陶制作工藝師,于1978年先后到北京、江蘇連云港、山東德州、臨沂等地進行陶藝創作與傳藝,同時,他也學習了紫砂、瓷器的生產流程,將它們的花紋與造型融入到了陶器生產中,使黑陶種類更豐富了,品質更上乘了。
“哪好都不如家好,我們盼著有一天,能回到綏棱,重操舊業。”坐在綏棱縣委、縣政府給提供的黑陶研究所內,寇維軍如愿以償地笑了。
綏棱黑陶讓我們一同回家
2004年初,國家提出對傳統工藝美術品種技術進行保護,這一喜訊,忽如一夜春風來,為綏棱黑陶重生帶來了曙光。
為了讓更多的“南飛雁”了解綏棱發展黑陶產業的決心和信心,這個縣先后三次組織專門人員南下廣東、遼寧等地,對那些“南飛”的老藝人進行走訪,積極招他們回鄉創業,縣委書記李哲韜、縣長宋樹生多次給黑陶藝人打電話,聘請他們回鄉重揚綏棱黑陶。被真誠打動“南雁”紛紛北歸。原綏棱工藝美術廠的設計員尹伊君回鄉創辦了綏棱伊君黑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06年底,原綏棱工藝美術陶器廠的廠長裴龍還鄉創辦黑陶研究所。今年初,縣經濟局局長張金生等人親自赴山東德州,迎接寇維軍返鄉,他帶著多年來生產的黑陶產品、滿腔熱情和全新的創意回到了綏棱。作為“綏棱黑陶”復興的龍頭,他們三人共同為培育出更美麗、更精湛、更絕妙的“陶”花而努力著。
去年初,綏棱黑陶文化科學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綏棱工藝美術陶器廠改制為綏棱黑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并遷入新址,新址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新推出的珍品收藏系列,限量制作,按序編號,一品一特色,品品互不同,體現出鮮明的藝術個性,已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具有較高的珍藏價值。現在綏棱黑陶已被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確定為全省重點文化產業、扶植項目,黑龍江省科技廳確定綏棱黑陶為科研項目,被哈爾濱師范大學和綏化學院確定為“產、學、研”協作單位和教學實驗基地,“十一五”縣政府重點發展文化產業。
據了解,去年年底,“綏棱黑陶制作技藝”以其高含量的學術價值、豐富的人文內涵、適用和收藏價值入選首批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綏棱黑陶藝術品在東北地區第三屆旅游業博覽會榮獲“最具特色獎”和“最受群眾喜愛作品獎”,并被黑龍江省旅游局授予旅游商品稱號,獲得了在全國旅游景點銷售的經營權。
目前,綏棱正在積極地將“綏棱黑陶制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加大了對技術人員培訓和黑陶的文字、圖片、實物的歸納整理,擬建一個黑陶展覽館。三家企業也都在為即將召開的哈洽會緊鑼密鼓地忙碌著。 “上屆哈洽會,綏棱黑陶倍受中外客商的青瞇,美國一客商當場就與我們簽訂了2000萬元的議項性協議,收到了良好的預期效果,今年,我們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研發了新產品,準備在哈洽會上一展風采。”說到此時,尹伊君顯得異常動容。
綏棱黑陶終于回家了,但今后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為了盡快做大做強黑陶產業,綏棱在全力挖潛自身能量的同時,更期盼著海內外的有識之士加盟,一同把黑陶文化發揚光大。
黑陶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310-1810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因其制作工藝復雜,燒治技術難以掌握而失傳了3000多年,又因其制作的精致,造型的優美,被中外史學家稱之為“原始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現代黑陶的發祥地——黑龍江省綏棱縣,已有百余年生產制造黑陶的歷史了。
綏棱黑陶創始人寇化林,祖籍山東省萊州府,祖傳瓦盆、瓦罐等土陶制作工藝。清末民初,來到綏棱,成立了第一所民間土陶作坊,一生從事土陶工藝研究,經過近40年的苦心鉆研,終于成功地破譯出黑陶生產制作過程中最復雜、最關鍵的技術——“熏煙滲透碳”技術,從此,綏棱黑陶驚現于世。幾十年來,在秉承了數千年龍山文化基礎上,綏棱黑陶始終遵循藝術與實用,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舍棄浮華瑣碎,追求古樸自然,大膽創造,不斷地推陳出新,所生產出來的黑陶藝術品造型新穎而迥異,顏色純正而凝重,風格多變而不俗。1964年,綏棱黑陶在首屆中國進出品商品交易會上展出,周恩來總理對陪同的外貿人員贊譽說:“黃土能成金,何樂而不為”。
1977年10月,綏棱黑陶“進京”,8個黑陶花盆被擺放在毛主席紀念堂瞻仰廳,兩個黑陶花瓶被擺放在人民大會堂入口大廳。
1983年,綏棱被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定為工藝品出口生產基地。
1979年,綏棱黑陶在上海第二屆中國陶瓷博覽會上被評為“中國陶瓷十大品牌”之一。
1983年,黑陶通雕花缸榮獲國家輕工業部頒發的“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獎。
1965年以來,綏棱黑陶產品不斷出口香港、英國、日本、波蘭、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約旦、阿根廷、新加坡、烏拉圭、韓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暢銷國內大中城市。

生活的靈性與積淀,讓綏棱黑陶生華成了藝術品。
60載的發展,綏棱黑陶“成名”了。作為全國現代黑陶藝術的發祥地,綏棱黑陶藝術被文化部確認“中國現代黑陶第一窯”,經專家確認,綏棱黑陶秉承5000多年傳統的“龍山文化”遺風,并將龍山文化的精湛內含繼承與發揚,舍棄浮華瑣碎,追求古樸自然,在國內外收藏界享有盛譽。
暫時的離開綏棱黑陶走他鄉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綏棱黑陶一路陽光、一路彩虹,然而,進入19世紀90年代,古樸的綏棱黑陶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因企業連年虧損,藝人紛紛南飛,而走向了低谷,最終,綏棱黑陶產品在本土日漸稀少。
隨著綏棱黑陶制作藝人們的轉移,綏棱黑陶制作技術陸續走出綏棱,先后在遼寧、山東、河北等省扎根。遼寧、山東、河北等地的許多黑陶制品,都是采用了綏棱黑陶的制作工藝,呈現出綏棱黑陶的藝術風格。寇維軍,綏棱黑陶創始人寇化林之子,綏棱黑陶制作工藝師,于1978年先后到北京、江蘇連云港、山東德州、臨沂等地進行陶藝創作與傳藝,同時,他也學習了紫砂、瓷器的生產流程,將它們的花紋與造型融入到了陶器生產中,使黑陶種類更豐富了,品質更上乘了。
“哪好都不如家好,我們盼著有一天,能回到綏棱,重操舊業。”坐在綏棱縣委、縣政府給提供的黑陶研究所內,寇維軍如愿以償地笑了。

綏棱黑陶讓我們一同回家
2004年初,國家提出對傳統工藝美術品種技術進行保護,這一喜訊,忽如一夜春風來,為綏棱黑陶重生帶來了曙光。
為了讓更多的“南飛雁”了解綏棱發展黑陶產業的決心和信心,這個縣先后三次組織專門人員南下廣東、遼寧等地,對那些“南飛”的老藝人進行走訪,積極招他們回鄉創業,縣委書記李哲韜、縣長宋樹生多次給黑陶藝人打電話,聘請他們回鄉重揚綏棱黑陶。被真誠打動“南雁”紛紛北歸。原綏棱工藝美術廠的設計員尹伊君回鄉創辦了綏棱伊君黑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06年底,原綏棱工藝美術陶器廠的廠長裴龍還鄉創辦黑陶研究所。今年初,縣經濟局局長張金生等人親自赴山東德州,迎接寇維軍返鄉,他帶著多年來生產的黑陶產品、滿腔熱情和全新的創意回到了綏棱。作為“綏棱黑陶”復興的龍頭,他們三人共同為培育出更美麗、更精湛、更絕妙的“陶”花而努力著。
去年初,綏棱黑陶文化科學研究所正式掛牌成立,綏棱工藝美術陶器廠改制為綏棱黑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并遷入新址,新址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新推出的珍品收藏系列,限量制作,按序編號,一品一特色,品品互不同,體現出鮮明的藝術個性,已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具有較高的珍藏價值。現在綏棱黑陶已被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確定為全省重點文化產業、扶植項目,黑龍江省科技廳確定綏棱黑陶為科研項目,被哈爾濱師范大學和綏化學院確定為“產、學、研”協作單位和教學實驗基地,“十一五”縣政府重點發展文化產業。
據了解,去年年底,“綏棱黑陶制作技藝”以其高含量的學術價值、豐富的人文內涵、適用和收藏價值入選首批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綏棱黑陶藝術品在東北地區第三屆旅游業博覽會榮獲“最具特色獎”和“最受群眾喜愛作品獎”,并被黑龍江省旅游局授予旅游商品稱號,獲得了在全國旅游景點銷售的經營權。
目前,綏棱正在積極地將“綏棱黑陶制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加大了對技術人員培訓和黑陶的文字、圖片、實物的歸納整理,擬建一個黑陶展覽館。三家企業也都在為即將召開的哈洽會緊鑼密鼓地忙碌著。 “上屆哈洽會,綏棱黑陶倍受中外客商的青瞇,美國一客商當場就與我們簽訂了2000萬元的議項性協議,收到了良好的預期效果,今年,我們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研發了新產品,準備在哈洽會上一展風采。”說到此時,尹伊君顯得異常動容。
綏棱黑陶終于回家了,但今后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為了盡快做大做強黑陶產業,綏棱在全力挖潛自身能量的同時,更期盼著海內外的有識之士加盟,一同把黑陶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