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誕生于新石器時代,距今6000年的歷史,但是直到1928年,中國著名考古學者吳金鼎,在山東省章丘龍山鎮的考古發掘中,才首次發現了“黑陶文化”。后來,經過幾代學者60余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1989年將黑陶的制作工藝完全破譯,重現了精湛的黑陶技藝,并且在傳統黑陶藝術的基礎上,不斷有所創新,繼續發揚光大,才使得黑陶這一遠古的藝術獲得新生。劉德功,就是龍山黑陶傳承者中非常突出的代表。

黑陶大師劉德功
劉德功,在中國的黑陶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專業評比,成果斐然。近幾年,連續四次獲得“天工藝苑 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作品《仿古蛋殼蓋杯》獲得“金鳳凰”杯全國工藝品創新設計大賽金獎,并有多件作品被博物館收藏。他說,“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讓我孜孜不倦的去追求”。


劉德功大師黑陶作品
劉德功制作的黑陶,造型千姿百態,端莊優美,質感細膩潤澤,光澤沉著典雅,具有一種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靜之美,欣賞價值極高,又因他酷愛傳統文化,作品中將傳統文化的古樸與時代元素融合,獨具特色,成為收藏佳品。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與黑陶大師劉德功
三十多年前的劉德功,或許無法想象后來有這樣一種一度失傳的技藝,成為他后來的日子里畢生的追求。年輕時期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喜歡畫梅蘭竹菊,喜歡傳統文化,喜歡到全國各地遍訪博物館的愛好,會讓做供銷社,又做過裝飾裝修行業的他,走進黑陶的藝術世界,成為國內頂尖的黑陶工藝師,并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德功龍山黑陶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從來就對碎陶片沉迷不已的劉德功,自從接觸到了黑陶文化就如獲至寶,一發而不可收,從此開始研究黑陶的制造工藝。他幾次到清華進修,帶著他的作品找清華美院的老師共同探討,并得到了陶瓷界專家楊永善、李正安、王健忠等的指點。同時專家對劉德功振興龍山黑陶給予厚望,希望“一定要讓龍山黑陶達到四千年前祖先的水平,同時又要有時代創新”。劉德功終于不負重望,2009年,作品《東荷西柳》榮獲第十屆“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他說,他至今難忘專家對這件作品的點評“利用龍山文化時期蛋殼陶的技術,做的一件現代的場館模型,已經走出了前人對黑陶的應用領域”

從年輕時期喜歡陶瓷,到后來以黑陶創作為自己的事業,劉德功總是有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如今技藝超群的劉德功更愿意帶領青少年走進黑陶的世界。從2006年起,劉德功先后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等大專院校合作在他的工作室建立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在中學開辦課外黑陶制作興趣班;還在趵突泉景區里現場表演黑陶的制作,他要讓更多年輕人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并讓更多年輕人將來把黑陶技藝傳承下去。
未來,劉德功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要在龍山這個黑陶文化的發祥地建一座“中國龍山現代黑陶藝術館”,把黑陶文化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