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突破和藝術創新是藝術家一生的追求,有人在這條藝術大道上迷失了自我,有人在這一過程中“浴火重生”,找到了獨屬于自己的風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系畢業的曲冰,從事黑陶創作已有25年的時間了。
設計當隨時代,設計師的理念,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生著變化。這種不斷地變化甚至是對自己的否定,但卻源于設計師對于藝術創新的渴求,也是促進藝術家成長的動力。

傳統紋樣+現代感的造型
自我突破和藝術創新是藝術家一生的追求,有人在這條藝術大道上迷失了自我,有人在這一過程中“浴火重生”,找到了獨屬于自己的風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系畢業的曲冰,從事黑陶創作已有25年的時間了。
在創作黑陶之余,曲冰也喜愛收藏,最近他迷上了收藏山東膠東木面膜,歷時一年先后搜集了上百件木面膜。曲冰認為,木面膜的藝術語言類似于他過去研究、借鑒的貴州蠟染,而且更適合黑陶的刀法,木面膜簡潔流暢的刻工,幾何形的巧妙組合,吉祥圖案的寓意,深深打動了他。
做了這么多年黑陶,曲冰當然也想突破自己,而木面膜的收藏給了他一個契機。隨著木面膜收藏的增加,曲冰的想法一個個地“冒”出來,靈感如泉涌,創作思路也逐步清晰起來:現代感的造型,傳統紋樣。秉承設計上的中庸,不搞不倫不類的設計。
創新不是“搞怪”
“應該說,當代黑陶的出現和發展,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從山東德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起步,而后山東章丘龍山、山東日照、山東淄博、山東菏澤……,大多數是幾十人的規模,有的甚至不足十人,創辦人往往是美術愛好者,或者是看到黑陶有失傳,而轉行的商人,沒有接受過陶瓷工藝方面的專業訓練,也缺乏專業美術設計人員”,在曲冰看來,這些廠家的創新作品,很多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某某重大活動而定制,由于對傳統文化的不了解,變的似是而非。
“黑陶是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自己的特色和語言”,曲冰稱,正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系主任楊永善教授在《陶瓷設計基礎》一書中指出:“彩陶以裝飾見長,黑陶以造型見長。”但是很多黑陶廠家的創新,只是將宋代的造型穿上唐代的裝飾,將服裝設計和穿衣上的“混搭”,用在黑陶設計上,顯得不倫不類。
工藝美術品是技藝技巧的展示,藝術品則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表達,曲冰喜愛漢代以前的造型藝術,也喜愛老子在《道德經》里說的:“敦兮,其若樸。”在曲斌看來,最好的雕塑,就好像是沒有被雕刻過一樣。既然古人都認為修飾是多余的,后人為什么要搞怪呢?“道法自然”,藝術之“道”也應如此。
在曲冰看來,為了創新而“新”,結果卻產生“怪”,這樣的作品貌似創新,卻背離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缺少了中國傳統圖案的內涵,這種注重形式而忽略傳承的創新不可取。中國人不是西方人,為創新而創新,反而“過猶不及”。

曲冰,1990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美術系畢業,2004年獲得“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藝術專業委員會理事,山東陶瓷工業協會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山東輕工職業學院陶藝教研室主任。1995年在山東淄博創辦曲冰陶藝工作室,主要從事現代黑陶的創作。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