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是銅石并用時代文化。1928年,首次發現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龍山街道辦事處(原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600——4000年。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等省。
桐林遺址
在農事耕作中曾多次出土網墜、斧、鐮、錛等磨制鉆孔石器及黑、紅、白質陶器。省文物考古部門也曾多次對其進行過勘探、發掘,發現遺址中心部位文化層堆積厚達3~4米,內涵十分豐富。出土遺物有罐、鼎、甗、鬶、盆、碗、杯、豆等陶器。其中有極為少見的高38.5厘米、口徑30.3厘米的夾砂陶鬲;有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高達116厘米、口徑44厘米的灰陶甗。遺址中的鼎、甗器之足,多做成鳥喙形。陶杯多仿竹節式,壁薄且輕,胎質細膩,釉質光亮。在發掘中還發現了目前山東境內最大的龍山文化城。
董褚遺址
位于今稷下街道辦事處董褚村西南。東西約600米,南北約200米。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現,次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了試掘,文化層較厚,一般都在2.5米左右。有灰坑、窯址以及房屋遺跡等。出土遺物有石斧以及鼎、鬶、盆等陶器殘片。
大蓬科遺址
位于今皇城鎮大蓬科村東北。東西約600米,南北約300米,地勢較洼。1987年3月文物普查時發現有一古道通過遺址中部,并對其進行了試掘,文化層一般在2米左右。出土遺物有鬲、盆、鬶等器物殘片,陶色灰白,器壁較厚,多飾粗繩文。
于家莊遺址
位于今皇城鎮于家莊南500米處,與齊國故城一河相隔。遺址南北約500米,東西約400米。1965年10月北京大學考古系師生在臨淄實習時發現。文化層厚1.5米左右,未進行發掘,在農事耕作時曾出土過殘石斧、鏃、蚌刀、蘑菇形鈕器蓋等。多屬龍山文化類型,也有岳石文化的典型器物。
四臺蒙古營遺址
考古人員日前在河北省尚義縣的石井鄉四臺蒙古營發現4000年前龍山文化時期的古墓葬,挖掘出遺骸一具。其中陪葬物品有夾砂黑陶片21片、石斧一把、石鏟一把、石磨輪兩個及頸項佩戴飾品。考古人員認定此處為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此墓葬出土的夾砂黑陶、打磨石器、骨器等隨葬物品,對研究龍山文化以及當時葬俗生活習俗有著重要意義。
其他主要山東龍山文化遺址:
1 崔碾遺址 邊河鄉崔碾村南 100×80米
2 石家毛托遺址 辛店街道辦事處石家毛托村北 100×80米
3 于家店遺址 辛店街道辦事處于家店村北 200×300米
4 王家莊遺址 稷下街道辦事處王家莊村西 不清
5 蔡王莊遺址 敬仲鎮蔡王莊村東 不清
6 河溝遺址 敬仲鎮河溝村西南 350×200米
7 朱家莊遺址 敬仲鎮朱家莊村東北100米 100×50米
8 大馬岱遺址 皇城鎮大馬岱村西南 1000×800米
9 韓家六端遺址 皇城鎮韓家六端 不清
10 崖付遺址 皇城鎮崖付莊西北 150×100米
11 金召遺址 召口鄉金召村南磚廠 300×300米
12 三中院內遺址 臨淄三中院內 不清
13 葛家遺址 齊都鎮葛家莊東200米 100×70米
14 蘇家遺址 齊都鎮蘇家廟村東 200×200米
15 小杜家遺址 稷下街道辦事處小杜家莊北300米 800×150米
16 石廟孝陵遺址 齊陵鎮石廟孝陵 100×100米
17 趙王莊遺址 齊都鎮趙王莊西 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