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僅有的層隔瓷發源地——榆次窯古瓷
山西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承,可謂“三晉故土,物阜民豐”。山西煤炭資源豐富,使用地區廣泛,一直窯火熾烈。唐宋遼金元時期的山西古陶瓷別具一格,地方特色鮮明。長治八義窯的紅綠彩、平定窯的白釉印花瓷、懷仁窯的油滴釉和剔刻花、榆次窯的兔毫和絞胎、介休窯的細白瓷和油滴窯變釉類、交城窯的花釉等,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金代·榆次窯白釉黑彩玉壺春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榆次窯位于原屬榆次縣、現屬太原市東郊的孟家井村。在山西眾多的古窯址中,榆次窯或許并不是最顯赫的,但卻是世界僅有的層隔瓷的發源地。調研組提供的碎瓷片資料表明,在榆次窯的歷史上,層隔瓷確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榆次窯燒造陶瓷
榆次燒造瓷器的歷史,從歷代文獻記載中可見一斑。明弘治三年《重修佰靈廟記》記載:“榆次縣治之北六十里,有鄉曰孟家井,居氓大率約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晉陽志》云“窯五十座”。由此可見,直到明代中期,孟家井一帶仍然是窯業興旺,當地大約有300多戶人家繼承了祖輩傳下來的技藝,專心制造陶瓷器并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山西古窯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