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窯:在今山西平定縣,故名。始燒于唐而終于金,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
介休窯:在今山西介休縣,故名。創燒于宋初,歷金、元、明、清四代,以燒白瓷為主,兼燒黑瓷、白釉黑花及黃褐釉印花瓷等。

宋代 介休窯白秞黑花盆
霍窯:在今山西霍縣,故名。又稱彭窯。創燒于金而盛于元,結束于清代,以燒白瓷為主。
大同窯:在今山西大同市,故名。始燒于元代。以燒黑瓷為主,兼有少量茶葉末釉瓷。
渾源窯:在今山西渾源縣,故名。始燒于唐,終于元代,產品主要有白瓷和黑瓷兩種。

明或更早 渾源窯醬釉盞
懷仁窯:在今山西懷仁縣,故名。始燒于金代,歷經元明兩代,以燒黑瓷為主。
陽城窯:在山西陽城縣,故名。文獻少有記載,窯址于1980年在陽城東關外的窯畔間發現。以燒制白瓷為主,多為盤、碗等日用器皿。胎色較灰,為增加白度,均施白化妝土。
盂縣窯:地在山西盂縣而名。1977年在山西盂縣磁窯坡發現了窯址。產品以白瓷為主。有印花、刻花等裝飾也有的以鏤空裝飾器足。
蒲州窯:在山西省永濟,因舊屬蒲州,故名,系元代北方著名瓷窯。以燒法花器而稱著,胎骨為土定、所燒瓷器,釉色鮮麗,色色俱佳,藍如寶石,紫如紫晶(葡萄紫)黃似金箔,而孔雀綠一色,尤以妍麗。花紋以花草為多,也有用開光法作八仙或人物故事。
長治窯:在今山西長治八義鎮,故名。燒瓷品種有白釉、白釉紅綠彩、白釉黑花及黑釉四種。
交城窯:在今山西交城,故名。始燒于唐,以白釉產量最大,有盤、碗、壺等器物,還發現有黑釉斑點拍鼓殘片較多。宋代有發展,仍以白瓷為主,也有當時北方 各瓷窯所習見的動物小雕塑。
榆次窯:在今山西太原孟家井,孟家井明代數屬榆次縣,故名。窯址遺存大 量瓷片,以白釉印花碗最多,碗心一圈刮釉,具有典型金代作風。

榆次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