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津窯出土標本
固鎮村北的考古發掘點



固鎮村北,一個小土臺上,就是考古發掘點。


在此之前,山西發現了介休窯、渾源窯,但從沒有發現過像河津窯這樣窯、爐、作坊一整條完整的生產鏈條。這種生產要素的完整呈現,成為此次考古發現改變中國瓷器史的重要原因。



固鎮幾個發掘點共出土瓷片、窯具標本6噸多,其中完整的和可復原的瓷器有1326件。


上面幾處發掘點,加上沒有正式發掘的北午芹、古垛和老窯頭瓷窯址,都位于一個名為遮馬峪的附近。而老窯頭,那里存量很多的高嶺土,正是燒制瓷器必不可少的原料。除了接近原料產地,河津窯在此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臨近水源。



遮馬峪是河津境內的“三峪”之一,曾經水流量很大,最終在龍門匯入黃河,可以算作黃河的支流。瓷窯建在峪邊,不僅用水方便,更關鍵的是,可通過水運銷售到外地。





珍珠地劃花


金代河津窯瓷枕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正隆庚辰(1160年)墨書銘

金代河津窯瓷枕 廣州南越王博物館藏

金代河津窯 廣東省博物館藏

金代河津窯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

河津窯素燒花口長頸瓶

河津窯金代黑地白繪花瓷洗

河津窯金代黑地白繪花瓷洗底部

河津窯金代黑地白繪花瓷洗俯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