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窯,也稱陳村窯,位于霍州市城西南6公里的陳村。霍窯遺址范圍較廣,面積9萬平方米。始于唐末,鼎盛于宋代。明初曹昭在《格物要論》中講:“霍器出山西平陽府霍州,該窯產品器型有仿定窯折腰盤、冼、盞托、高足杯、蓋罐之類。”
據《霍州志》記載,陳村窯生產的器具“細膩柔軟,釉面澤潤,器形小巧玲瓏,造型精巧美觀。質地薄如蟬翼,脆如秀玉。”在北方民窯中,名列前茅。到了元代霍州窯已達到北方陶瓷首屈一指的地步,人贊譽“霍州瓷窯,登峰造極”。可惜霍州窯精湛的制作工藝,到了清末,日漸衰退。

20世紀70年代的霍州窯 黨天成 攝

如今地面遺存的霍州窯 方天戟 攝
陳村霍窯遺址出土的瓷器碎片,主要是白瓷片,說明霍窯是以燒白瓷為主的。霍窯燒制的白瓷,造型精美、胎薄體輕、形如蟬翼、輕若海綿、紋飾多變、制作精良。燒制的瓷品主要以碗、盤、碟、高足杯為主。瓶、壺也燒制,但數量不多。宋、元時期霍州窯制作的瓷器,胎釉潔白,色如婦乳,器里施滿釉,器外均蘸釉,底部不上釉,胎體底部較厚,口沿處較薄。正因為如此制作,所以器物雖體小身輕,但很穩固,隨手擱置,絕不會傾倒。
瓷器紋飾以陽紋印花為主,多印在盤、碗、器皿里邊,器皿外一般不會有紋飾裝飾。

水波禽鳥
陳村窯的燒制方法有疊燒和支架燒兩種。疊燒者,為器內底部有一圈無釉的支撐圈,可讓疊著的瓷坯直接放到這支撐圈上,多件瓷坯相疊,裝進燒窯里燒制。支架燒者,為此坯內有細小的支釘,支撐別的瓷坯,數件瓷坯相堆積,放入燒窯內燒制。
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山西是我國北方地區燒窯的中心地區之一,而霍州又是山西最重要的燒瓷基地。霍州燒瓷器歷史悠久,這在《山西通志》《平陽府志》《大明統一志》《格古要論》《霍州志》等史志中均有明確記載。《平陽府志》有“白磁霍州出”。《格古要論》中說:“霍器出山西平陽府霍州”。霍州窯生產的瓷品,聲名遠揚,聞名海內外。目前在大英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山西博物館、臨汾博物館都有霍州窯宋、元、明、清時期生產的瓷器藏品。

高足碗的底部有小粘釘
古窯作坊
陳村東有汾河,西靠呂梁山,村子附近平地很少,而制作陶瓷,先期做出了柸件,數量多,堆放烘干需要很大的場地。但在陳村要找這樣大的平整場地卻很困難。加之露天堆放陶瓷柸件,又怕下雨下雪,把柸件浸濕泡透,所以聰明智慧的當地群眾,動腦筋想辦法,因地適宜,另辟新蹊。他們靠山用山。利用山坡掏挖山洞,讓山洞作為陶瓷柸件堆放烘干的場地。山洞券拱青磚存放瓷柸,既不怕風吹雨淋雪壓,又不占室外場地,還安全保險。它既是陶瓷柸件的堆放烘干場,又是陶瓷成品的存放倉庫。
霍州陳村的作坊窯有三大特點:
第一窯洞很深很寬。最深的作坊窯有100多米深,最短的也在10米以上,窯寬多在三米左右。村里人傳說,有一頭牛在作坊窯后生了一頭牛犢,當牛犢從窯后跑到窯前時,牛犢就長出了兩個牙,足見作坊窯有多深。作坊窯之所以要掏這么深,這么大,主要就是想多堆放烘干的陶瓷柸件和陶瓷成品。
第二,作坊窯用斧刃磚券拱。斧刃磚是一邊厚一邊薄,磚與磚之間存有印記,磚如果質量有問題,查找責任有據可依。券拱窯洞,一圈一圈地券拱,磚與磚之間互不咬茬。甚至有的窯洞磚縫之間不用石灰泥抹漿,也緊貼得堅固牢靠,當地群眾把這樣的作坊叫旋窯。這種旋轉,雖經幾百年,但至今要想用手把窯里券拱的青磚掰出來,那是不可能的。
第三,陳村作坊窯,全部是鉆山窯,它背依大山,安全可靠,居于山中抗震性能好;再是土窯洞內溫度穩定均衡,冬暖夏涼,一年四季,都可以堆放陶瓷柸件和存放陶瓷成品。陳村作坊窯,充分展現了霍州人的聰明才華。也是陶瓷制作生產環節中的一項偉大創舉,雖樸實無華,但經濟實惠的陳村陶瓷作坊窯,早在宋元時期已經在陶瓷制作過程中得到廣泛利用。從那個時期起,一直到現今,我們先輩展現出的智慧才華,依然在熠熠發光,向世界昭示中華民族優秀文明的燦爛輝煌。

白釉蓋缽

高足杯
霍州窯,因《格古要論》記載而聞名。
其窯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白龍鎮陳村,汾河西岸臺地邊緣,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二十世紀70年代發現以來,霍州窯一直沒有開展過系統的考古工作。
2021年,霍州市委、市政府啟動了霍州窯總體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2022年—2023年,在山西省文物局指導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及霍州市文物部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霍州窯開展了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和勘探工作,并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對霍州窯開展了有史以來首次科學考古發掘工作。
7 D7地塊發掘區 航拍
8拼對出土瓷片
8個發掘地點共計發掘600平方米。清理揭露出金、元、明時期作坊、窯爐、灰坑等制瓷遺跡,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窯具,較為全面、立體地展現了霍州窯的瓷業歷史和生產面貌。
霍州窯,作為山西地區金元時期生產瓷器的代表性窯場,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元代北方地區大部分窯場生產普遍衰落的形勢下,霍州窯以工藝精湛、造型薄俏的細白瓷制品而獨領風騷,成為北方地區白瓷窯場的杰出代表,也成為元代手工業門類中北方陶瓷手工業的標志性窯場。

粗白瓷碗

白釉玉壺春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