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9日)了解到,在承德避暑山莊麗正門至城關門之間一段坍塌宮墻的施工現場,發現了多塊刻有“五窯”字樣窯印的青磚,專家分析認為,避暑山莊宮墻所用的大青磚都生產于五窯溝皇家古窯遺址,而不是從外地運來的。這再次證實了五窯溝皇家古窯在修建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印證了五窯溝皇家古窯遺址珍貴的歷史價值。
承德蘭義和老人和老伴王樞坤是當地對五窯溝研究最全面的專家,十幾年來,對五窯溝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心血。據蘭義和老人介紹,8月22日,他和老伴在避暑山莊麗正門至城關門一段搶修坍塌宮墻的施工現場經過時,發現部分大青磚上刻有“五窯”字樣的窯印,約有20多塊。這一發現讓他感到十分震驚,在他十幾年的古窯研究中,在一個區域、一個建筑物上發現這么多相同的窯印,這還是第一次。這一發現,再次印證了蘭義和此前的推斷,充分說明麗正門至城關門之間的宮墻所用的大青磚都生產于一地,即五窯溝皇家古窯遺址,而不是從外地運來的。
蘭義和說,此前“五窯”窯印在兩個地方發現過,第一次是在五窯溝皇家古窯遺址,第二次在碧峰寺遺址。然而,此前兩次“五窯”窯印的發現,從數量上很少。如今,一次發現這么多“五窯”窯印還是第一次。“這一發現,更進一步證實了五窯溝皇家古窯是伴隨著避暑山莊的建設需要而產生的理論。”
蘭義和告訴記者,避暑山莊宮墻修建時間在相關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但說法不一,均沒有準確或清晰的記載。他綜合《欽定熱河志》(民族師專校定本)、康熙朱批的奏折、《清史稿》等文獻的記載認為,避暑山莊宮墻的始建年代應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或是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這兩者之間,蘭義和傾向于后者。
依據蘭義和多年對避暑山莊文化的考察與研究,五窯溝皇家古窯的始建年代與避暑山莊宮墻的始建年代是一致的,都屬于當今所稱呼的項目施工前的準備時期,或稱其為前期工程。由此,蘭義和推斷帶有“五窯”字樣窯印的大青磚,應當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用罰兩廣總督噶理的贓款修建宮墻時使用的,所以這磚一定是當時已經窯火鼎盛的五窯溝皇家古窯所生產的,絕不是從外地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