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窯遺址:位于新密市牛店鄉(xiāng)月臺村郭窯。村南是由西向東的玉臺河,村北是一道高丘陵,整個地勢北高南低,逐漸下降。遺址范圍東西長約750米,南北寬約200米,面積15萬平方米。
遺址北起郭窯村北臺地,西至村西,南到玉臺河岸臺地,向東延伸到村東200米公路拐角處。遺址為村民蓋房和植種,破壞較嚴(yán)重。釉色較為豐富,有白釉、青釉、醬釉、黑釉、棕黃釉、綠釉、鈞釉和三彩,以白釉和青釉的數(shù)量最多,器型多樣,品種較為齊全,有碗、盤、罐、枕、圍棋子、器蓋、碟、缽等,以碗類的數(shù)量最多。裝飾方法多種多樣,有白釉劃花、青釉印花、點彩、白釉黑口(黑覆輪)、三彩。另有素?zé)陀』>邭埰约案G爐殘壁。窯具品種也較為豐富,有直筒形匣缽、漏斗形匣缽、墊柱、三足墊餅、墊圈、墊缽和紅燒土塊。器物胎質(zhì)不夠純凈,可見有黑色小顆粒,胎色普遍較深,呈灰黑和灰白。典型器物有白釉劃花直口缽:直口、腹略呈弧形、平底內(nèi)凹,內(nèi)施滿釉,外部施釉至足部,底部無釉。內(nèi)底心劃有團菊紋為飾,外腹壁飾以水波紋一周。紋飾纖細(xì)、流暢、生動形象,簡潔明快,劃法熟練生動。其制作方法是在器物成型,施化妝土后,用尖細(xì)工具于化妝土上劃紋飾,然后罩透明釉入窯燒制而成。根據(jù)采集的遺物標(biāo)本等分析:其燒造年代,初步分析從宋代開始,經(jīng)金至元代停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