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的越窯窯址共有188個,分布在上林湖、古銀錠湖以及杜湖和白洋湖3個區域,其中上林湖窯址最多,有117個。
上林湖窯址群分布區域為12.9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木勺灣、吳石嶺、黃鱔山、荷花芯、下灘頭、鐵錨山、狗頸山、后施岙、吳家溪、黃婆岙等地。
根據歷年來的考古調查,可確認東漢三國時期的遺址11處,南朝1處,唐代31處,唐至五代11處,唐至北宋17處,五代7處,五代至北宋27處,北宋10處,燒造時間從東漢開始,一直延續到宋,是我國目前燒造歷史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窯址之一,展現了越窯從創燒、發展、繁盛至衰落的整個歷史軌跡,故有“露天青瓷博物館”之稱。
新合并的白洋湖、里杜湖越窯遺址位于觀海衛鎮白洋湖、里杜湖湖畔,由白洋湖、里杜湖兩個窯址群共27處窯址組成,燒造時間為唐至北宋,以白洋湖石馬弄和里杜湖楓樹灣、栗子山窯址分布密集。在1999年和2002年進行的石馬弄窯址二期搶救性發掘中,清理出北宋早期龍窯一條、房基一座、釉缸一只,獲得大量晚唐、五代至北宋時期的青瓷標本,其遺存的文化內涵和同期上林湖窯址相同,且堆積更為豐厚。
里杜湖窯址群遺址發現的少數帶“文”、“上”、“大”等字款和梅花點標記的唐代蓋罐及以壺類產品為主的瓷窯遺址,為附近其他窯址所不見。白洋湖、里杜湖窯址群發現的青瓷產品,胎釉、造型、裝飾及裝燒工藝與上林湖窯址群的唐代至北宋晚期制品的一脈相承,是以上林湖為中心的越窯生產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慈溪市上林湖越窯遺址中包括上林湖、古銀錠湖、里杜湖、白洋湖四大片區約900多平方公頃的窯址分布區被劃入國家級重點文化保護區,為遺址的整體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6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將它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又將它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加強遺址的保護和管理,慈溪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批準建立了上林湖文保所,遺址先后被命名為慈溪市和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將浙江青瓷窯址(慈溪上林湖越窯遺址、上虞越窯、龍泉大窯龍泉窯)等6個項目,推薦申報浙江省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目前上林湖越窯遺址位列中國申遺名單第14位,也是唯一的古窯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