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盛窯址位于浙江省紹興縣富盛鎮倪家樓村長竹園和諸家山等地。此地燃料充足,瓷土豐富,水陸交通便捷,為開辟窯場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窯址分布面積近4000平方米,堆積層厚約1.5米。發現南北并列兩條龍窯。1978年試掘,其中一條龍窯殘長6米、窯床寬2.46米。地表散布著原始青瓷和幾何印紋陶碎片以及扁圓形托珠、紅燒土等。經考古發掘,該窯址有多座疊壓窯床,系我國早期龍窯。窯室較矮,有拱頂,窯墻和窯底都用粘土做成,比商代和西周的窯爐有較大改進,不僅燒造溫度高,熱能利用充分,使產品質量得到提高,并且裝燒量大,有利于降低成本。
該窯系印紋硬陶和原始青瓷同窯合燒。在出土器物中,原始青瓷多為飲食器皿,品種有碗、盤、碟、缽和氣蓋等,質地細膩,多數呈灰白、灰色。器行規整,內底有一圈圈細密的螺旋紋,系輪制成型,外底有線割痕。器物內外施青黃色薄釉。印紋硬陶都為壇、罐多數胎骨堅硬,叩之鏗鏘有聲;少數則為磚紅色,胎質較疏松。器物的造型與裝飾均具有戰國時期特征。
富盛窯址規模宏大,產品精良,為紹興越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窯場。它對于進一步研究春秋戰國窯業生產狀況和龍窯技術發展有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