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瓷器窯址一處重要的元至明代瓷器龍窯窯址,位于水口鄉顧渚村石馬頭自然村九龍山東南側緩坡上,緩度為25—30度,由東而西依次排列四座,長15—24米不等,寬約4.5米,殘高約1.2—2.5米。在窯床前有兩個長30米,寬約15米的平臺,平臺瓦礫、建筑基礎依稀可辨。在第一平臺的東側有一面積約16平方米的石砌水池,水池南側為6×6米的平臺。在窯址東側有二處建筑遺址和水池,西北側200米有二個高嶺土泥坑。從現場跡象看該窯址窯床、作坊、水池、泥礦等諸要素齊全,保存較好。
在窯址周邊堆積有大量紅燒土、碳灰、窯汗、窯具和殘損的瓷器。瓷器主要器型有碗、盆、碟、盞、罐、壺等,其中有少量碗、盞呈斗笠狀。瓷器其表面以施青色釉為主,極少數施灰白色或醬褐色釉,釉色較圓潤,一般不及底。胎質堅密,呈灰白色。型形規整,部分較精致。窯具有匣缽、墊餅、墊圈等。
九龍山瓷器窯址是我省目前發現最北端的一處大型瓷器窯址,其面積較大,堆積較厚,內涵較豐富,且整體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同時,九龍山瓷器窯址的發現,給長興制窯史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西周至戰國到漢六朝及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長興均有典型的窯址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