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林湖是唐宋時期越窯的中心窯場,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時期全國的窯業中心,代表了公元9-11世紀中國青瓷燒造技藝的最高成就。后司岙窯址是上林湖越窯遺址中最核心窯址,產品中秘色瓷比例高、質量精、種類豐富,是晚唐五代時期秘色瓷的最主要燒造地。2016年1月至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該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后司岙窯址發掘現場
后司岙窯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上林湖中部的西岸邊,編號為Y66,這里是上林湖越窯遺址的最核心位置。發掘面積近1100 平方米。揭露包括龍窯爐、房址、貯泥池、釉料缸等在內的豐富作坊遺跡,清理了厚達4 米多的廢品堆積,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內的大量晚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精品。

瓷質匣缽層
此次發掘基本理清了以后司岙窯址為代表的晚唐五代時期秘色瓷的基本面貌與生產工藝、秘色瓷窯場基本格局、唐代法門寺地宮與五代吳越國錢氏家族墓出土秘色瓷的產地問題。

秘色瓷八棱凈瓶

秘色瓷枕

使用瓷質匣缽裝燒的秘色瓷凈瓶

官字款瓷質匣缽
后司岙窯址出土的秘色瓷產品,與唐代法門寺地宮中以及五代吳越國錢氏家族墓中出土的秘色瓷不僅在器型、胎釉特征上十分接近,而且裝燒方法亦幾乎完全相同,其中八棱凈瓶目前僅見于后司岙窯址中。因此可以確定,晚唐五代時期的絕大多數秘色瓷器當為本窯址的產品,后司岙窯址是晚唐五代時期燒造宮廷用瓷的主要窯場,代表了這一時期的最高制瓷水平,其開創的以天青色為特征的秘色瓷產品,不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飛躍,同時成了此后高等級青瓷的代名詞,影響到后代包括汝窯、南宋官窯、龍泉窯、高麗青瓷等一大批名窯生產與整個社會的審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