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缸山村一帶發現窯址群。記者日前獲悉,該窯址群共清理六朝時期制磚窯、炭窯址及宋代瓦窯址共計11座、6座墓葬、1座房址。嵊州缸山窯址群屬早期磚窯,年代久遠,十分珍貴。

魚紋磚
缸山窯址群遺址位于嵊州市三江街道缸山村北側,牌軒角西側約200米處的北麓緩坡地帶。該區域地勢平坦多為農田。2024年3—5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嵊州市文物保護中心,為配合嵊州市開發區的工程建設需求,對該地塊展開考古發掘工作。
據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葛帥坤介紹,此次發掘的窯址主要位于發掘區中部,西南部存在單個窯址。窯址東南側發掘出可能為生產所用的附屬建筑房址;窯址群附近發現灰坑,坑內堆積碎磚塊、紅燒土及少量碎瓷片。此次發掘的所有窯爐分為升焰式磚窯和半倒焰式瓦窯。發掘出土的兩晉南朝時期磚窯址均為升焰式窯,由操作間、火門、火膛、窯床四部分組成,窯內存在大量倒塌青磚。兩座宋代瓦窯址則由操作間、火門、火膛、窯床及排煙道組成,均為窯后設置3個煙道的馬蹄形半倒焰式瓦窯,窯內出土大量瓦片及少量宋代黑釉盞殘片。此次發掘出磚窯址配套炭窯3座,平面均呈不規則長方形,由操作間、風門、窯室組成,窯頂及部分結構已塌毀。窯址底部均出現大量碎木炭,是燒制炭的3處窯址。火門處均出土了“錢紋”磚、“魚紋”磚。

銘文磚

畫像磚
葛帥坤說,缸山村窯址群出土窯磚形狀可分為3種,分別為長方形磚(四平磚)、楔形磚及刀形磚。出土畫像磚紋飾多樣,有魚紋、錢紋、龍紋、饕餮紋、人首魚身的魚婦形象紋飾等。饕餮是新石器時代縉云氏的圖騰,獸面似虎,模樣兇猛強悍,寓意人們祈求福澤和驅除不祥的愿望。考古發掘除出土畫像磚外,還發掘出多種銘文磚。畫像磚和銘文磚一般出現在古代墓葬中,嵊州缸山村發現早期磚窯遺址,有大量的畫像磚和銘文磚,真實地反映了畫像磚和銘文磚的制造過程。

畫像磚
此次還發掘出古墓葬6座,分別為宋墓3座、清墓3座,平面均呈長方形。其中,一座宋代墓葬出土的若干銘文磚上,刻有墓主姓氏及紀年類銘文,顯得十分珍貴。
《剡溪志》中記載:剡地東漢中期開始出現磚室墓。兩晉、南朝紀年墓葬出土較多,如剡湖街道剡山、城隍山、三江街道缸窯山、甘霖鎮獨秀山麓等地出土墓磚均飾有精美圖案與銘文。這些古墓葬反映出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及當時社會的生活情況,折射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嵊州缸山村考古遺址項目負責人、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羅鵬告訴記者,這次缸山村窯址群,有紀年磚和銘文,顯得十分珍貴。此處在六朝時期可能為一處集選土、制坯、木炭燃料供應、墓磚生產燒造的較大規模的窯場群。此次發掘為研究附近缸窯山古墓群墓磚的來源提供了可靠依據,窯址內出土的紀年銘文磚為六朝時期古窯址及器物斷代提供了珍貴的紀年參考,也為探討六朝時期社會窯業組織生產模式、窯址形制演變、窯業生產技術水平、生產流通等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