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溪隸屬于江蘇省昆山市,在陽澄湖和淀山湖之間,鎮邊的湖叫做五保湖。錦溪的古窯坐落在五保湖畔,錦溪素有“七十二只窯”的說法,當地窯廠曾經是錦溪人的驕傲。錦溪的制磚業約始于明初,以家庭作坊式的土窯為主,到清代發展到鼎盛階段,是江南僅存的磚窯遺址。目前有以祝家甸村為代表的各式古窯,已經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古鎮里,有個堪稱中國一絕的中國古磚瓦博物館,館內收藏著各式的磚、瓦等。展品攬括了從秦磚漢瓦到民國時期的各種建筑磚瓦等,如瓦當、滴水、屋脊等構件,有巴掌大的窗花磚、經燒百天、桐油浸透的金磚等等,展現了錦溪古鎮“磚窯”歷史的延綿。
出窯磚的工人勞作時渾身沾滿黑灰
至今很多古窯還在使用中,依然冒著爐煙。用古老的磚窯、古老的工藝,燒著那古樸厚重的灰色磚瓦,為保持古鎮傳統建筑風格,為秀麗的江南水鄉,傳承著錦溪古鎮的滄桑、淳樸。

婦女們也戴草帽或頭巾在窯里忙碌著
出窯磚是最臟的活,夏天出窯磚的工人是不穿衣服的,把老式長褲的兩只褲管綁進腰里。勞作時,全身沾滿黑灰,只有兩個眼睛露著。身上的窯灰很難洗凈,等多日出汗后再洗才能洗凈。
工人們清理各式磚瓦
陽光透進窯內,照亮古老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