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9日,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國文博”公布了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此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當中,江西景德鎮南窯唐代窯址入選。江西景德鎮南窯唐代窯址的發掘,把“瓷都”景德鎮的歷史往前推了200年。這也是2000年之后,江西考古第五次入選。
據了解,這次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結果于4月9日下午揭曉,其中江西景德鎮南窯唐代窯址入選。其他入選的考古發現還有,陜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山東沂水紀王崮春秋墓葬、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河南洛陽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陜西西安西漢長安城渭橋遺址、江蘇揚州曹莊隋唐墓(隋煬帝墓)、四川石渠吐蕃時代石刻。
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景德鎮南窯唐代窯址于1964年由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發現。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多家單位對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該遺址位于景德鎮市下轄的樂平市接渡鎮南窯村東北,在南窯村窯山東南部全面揭露一條長達78.8米龍窯遺跡,在南窯窯山北部散布大量窯具和瓷器殘片,出土的窯具和瓷片標本多達數十噸,東西最寬200米、南北最長153米,地表可見13條明顯隆起的脊狀堆積,勘探得知在兩條隆起的脊狀堆積之間的低洼處分布一龍窯遺跡,總計有12條,由中心最高點向東、北、西呈扇形分布。該龍窯是迄今為止考古揭露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跡。
考古研究表明,景德鎮南窯始燒于中唐,興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燒造歷史,景德鎮最早的窯業遺存是十世紀晚唐五代時期生產青瓷和白瓷的窯業遺存。該遺址是目前景德鎮地區發現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窯爐遺跡,具有正史補史的作用。南窯遺址的發掘,最大意義在于將“瓷都”景德鎮的歷史往前推了200年。記者從省博物館了解到,此次江西景德鎮南窯唐代窯址的入選,也是繼2000年之后,江西考古第五次入選全國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