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豐縣南白舍村西南側紅土山崗上。有古窯遺址32座,窯體堆積物20余座,綿延2公里,窯旁遍布瓷片、窯具、墊器、匣缽、炭灰等,遺存豐富,窯址散布于瓦子山、符家山、對門排等處。時代為宋至元。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窯址在江西南豐縣?!赌县S縣志》:“白舍,宋時置官監造瓷窯,窯數處,望之如山。”產品有白瓷和青白瓷,還有少量薄胎瓷。造型、釉色與景德鎮窯大體相似。白瓷精者胎質潔白細膩,釉汁晶瑩潤澤;粗者胎質較粗糙,色澤白中泛黃,呈蛋殼色。白舍窯產品主要是民用瓷,有碗、壺、瓶、杯、碟等器型。
白舍窯是宋元時期“江西五大名窯”(景德鎮窯、吉州窯、洪州窯、贛州七里鎮窯、白舍窯)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興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趨于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古時就有“先有白舍窯,后有景德鎮”記載。據《南豐縣志》載:“白舍,宋時置官監造瓷窯,窯數處,望之如山。”
古時南豐白舍窯的市場占有額居全國第二,金溪窯居第七。鼎盛時期,白舍窯建有窯口99座,整個窯區綿延2公里,場面異常壯闊。產品不僅銷往國內市場,還遠銷日本等東南亞地區,得到官方的大力扶持。在元代蔣祁在《陶紀略》一書中清楚地記載:“謂與景德鎮競爭者有白舍窯也”,可見當時白舍窯制瓷工藝水平之高、產銷之旺。歷史上也因此把南豐白舍窯與景德鎮窯、吉州窯、洪州窯、贛州七里鎮窯并稱為“江西五大名窯”。建國初期,白舍窯遺址被列為江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出土瓷器被江西省博物館收藏與展出。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的北宋白舍窯瓷碗、葵口碟、梅花盞,曾在1980年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出土陶瓷展覽會”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