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廣東古代名窯:舊洋窯址






[日期:2015-07-08]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曹龍彬 馮明升 [字體: ]

 

村民在舊洋村古窯址所在地撿起的陶瓷碎片

工作人員在舊洋村古窯址所在地撿起的陶瓷碎片,居然還有完整的碟子

雷州舊洋村古窯址所在地立的石碑

村民在舊洋村古窯址所在地的叢林里撿起的陶瓷碎片

    早就聽說雷州市客路鎮舊洋村有一處古窯址,生產的陶瓷曾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為了一睹古窯址的芳容,日前,我們一行慕名前往雷州客路探訪。

    車子從客路鎮出發,連綿不絕的小丘陵間,一條伸向舊洋村的道路蜿蜒崎嶇,路邊是一片片桉樹林,汽車駛過,偶爾驚醒幾只飛鳥。

    到達目的地后,雖然還是一片桉樹林,但立在路邊的石碑告訴我們,這里就是古窯址的所在地。輕輕撥開石碑旁的雜草,刀刻的碑文依稀可辨。

    窯址位于客路鎮舊洋村(“舊洋”與方言“舊窯”同音)南邊,靠近南渡河上游支流,有龍窯兩條,產品有碗、盤、碟、盞、香爐、罐等,也生產褐彩瓷罐和點彩碗,屬宋元時代窯址,為研究雷州陶瓷生產提供了實物資料。1983年發現,1992年12月公布為海康縣(現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雜草叢生的林間小道爬坡,一路可見散落在地的陶瓷碎片。踩著歷史的碎片艱難前行。大約走了10分鐘,終于聽到領路的舊洋村村民鐘仁能說:“到了,這里就是古窯址。”

    環顧四周,可以看到許多大小不一的碎瓷片散布在桉樹林耕作層中。鐘仁能順手找來一支木棍,挑開地表皮,瓷片像刨開皮的石榴,大的小的褐的灰的,一下子暴露在我們面前。鐘仁能介紹,這里就是古窯址的龍窯,估計深達幾十米,根據瓷片散布情況分析,該窯址大約長25米,寬10米,分布面積約250平方米。

    對于古窯址的歷史,隨同的村民鐘妃六如數家珍。他告訴我們,根據其村莊的族譜記載,他們的祖宗宋代時期從廉江河唇九斗村搬來此地,主要從事制陶工作。因為這里雨量充沛,樹林茂密,灰白色瓷土遍布南渡河兩岸,原材料及燃料豐富,可就地取材,加上運輸方便,水路可從南渡河自西北往東順流而下,到雷州灣,由雷州灣可駛往國內廣州、福建的重要港口,也可駛往海南島及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所以宋元時期,這里的陶瓷業異軍突起,窯址都是傍山靠河,順山勢而筑龍窯。由于瓷窯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產品成本低廉,競爭力強,故燒制時間較長,至少從宋朝至明初都在燒造。隨著制陶業的興起,來這里生活的人也越聚越多,于是就有了舊窯村,后來為了書寫方便,根據方言同音改為舊洋村,一直延續至今。

    隨后記者采訪雷州市文化部門相關負責人獲悉,舊洋村古窯址成名已久,早在1983年,就有日本專家前來這里調研,據說這里的瓷器曾遠銷日本;2014年,中山大學的專家學者一行10多人也來此搞研究,專門考證“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的相關資料;此外,雷州市文化部門已經把舊洋村古窯址報審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正在待批中。“這些古窯址對研究我省乃至全國陶瓷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資料,特別是對于湛江海上絲綢之路申遺,更是意義重大。”該負責人說。

    由于年代久遠,窯址已經滄海變桑田,但昔日痕跡還粗略可見。坐車離開舊洋村的路上,還可看到大大小小的小山丘,雖然上面長滿了桉樹或瓜果,但據說古時大多都是窯址……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