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閃爍著川蜀文化與中原文化碰撞的火花,凝聚著宋代理學的文化氣息,填補了中國陶瓷史研究的空白,孕育了嘉州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傳承。——王春成
西壩窯陶瓷精品,一朵古代藝術奇葩。——閻振堂
迄今為止,全國還沒有哪一個古代陶瓷品種能像西壩窯瓷器那樣具有獨特“天趣”。——張天琚
這就是潑辣的四川西壩窯,坐落于四川樂山,目前正在被越來越多的藏家認可。
入窯人間事 出窯萬古花
西壩窯的驚艷釉彩,正是出自天然奇絕的“窯變”。



所謂“窯變”,是指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由于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窯變的結果,不外兩種情況:一是窯病,二是窯寶。《南窯筆記》說:“釉水色澤,全資窯火,或風雨陰霾,地氣蒸濕,則釉色黯黃驚裂,種種諸疵,皆窯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則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窯變一種,蓋因窯火精華凝結,偶然獨鐘,天然奇色,光怪可愛,是為窯寶,邈不可得。”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有村民在廟沱村一帶挖出了一批具有窯變工藝的黑釉瓷器和一些相關的殘片……樂山收藏界根據這類古瓷器、窯址殘器殘片的時代特征,確定這里曾經存在過一處千年以前的古窯場,并不約而同地把它稱為了西壩窯。許多收藏愛好者出于對家鄉和對中華文化的摯愛,艱苦備至地購藏保護了一大批西壩窯古瓷。



西壩鎮位于岷江西岸,自古就有取土燒陶的記載。從唐末五代開始,西壩窯開始燒制天目瓷,逐漸發展出具有鮮明個性的窯變工藝,施釉自由奔放,色彩絢麗多姿,具有神秘莫測又雄健粗獷的古蜀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