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窯。在四川彭縣磁峰鄉(xiāng)。是現(xiàn)今在四川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白瓷古窯址。
所燒白瓷,釉色潔白。裝飾有刻花、印花、劃花三種。刻花以雙魚紋最多,常刻、劃并用,與定窯有共同風格;印花紋飾以花鳥為主。
其特征和鑒定要領(lǐng):
(1)胎體致密,胎色白中閃黃。釉面光亮,釉色白中帶黃,但有一部分呈灰白色。
(2)產(chǎn)品以碗、盤、碟為主,瓶、罐、洗、盒等品種極少。
(3)裝飾有刻劃花、印花、堆線三種,前二種與定窯風格類似。刻劃花以雙魚紋多見 ,還有纏枝牡丹、折枝蓮、蓮瓣及風扇形花瓣等。印花紋飾以花鳥為主,如飛鳥銜草、 鳳穿牡丹、鷂鷹穿花、雙雁、魚鴨、鴛鴦戲蓮圖及各種纏枝花、折枝花、朵花紋,鳥類 多為展翅飛行,最大特點是都不畫足。堆線是用瓷漿以筆勾勒出六根線條于碗、碟的內(nèi) 壁,表示六出花瓣,或用六條曲線表示花瓣形。
(4)與定窯的區(qū)別
1.彭縣窯口沿有釉,器內(nèi)和外底粘有砂痕,圈足端或底無釉,產(chǎn)品皆施化妝土。定窯 口沿無釉,器內(nèi)外光潔平整,圈足內(nèi)有釉。
2.彭縣窯的六出花瓣采用白色瓷漿堆線,較淺;定窯則以起棱線條表示。
3.印花效果彭縣窯顯得有些模糊不清,線條略為呆板;定窯則紋樣清晰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