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州窯是指產生于中唐,興盛于宋元的古衡州(即今衡陽市)境內的一個以生產青瓷為主的窯系。它是中國民窯中最具特色的窯口,其窯址主要分布于衡陽市湘江沿河兩岸。整個窯系包含各時期的窯場有一百余個,號稱百里窯場。重要的窯口有市區的茶山窯和蔣家窯,衡南縣的云集窯,祁東縣的歸陽窯,衡山縣的衡山窯,耒陽市的磨形山窯。衡州窯的產品以青瓷為主,另有雙色和多色、花釉和彩釉等瓷器;主要器型有碗、壇、盂、碾、缽、杯、盞、壺等,分為茶具、酒器、文房用品三大系列。本文試以衡州窯產生的地理因素、政治經濟因素、人文因素三個方面來探究衡州窯的產生。
首先是產生的地理因素:古代的衡州水路交通十分發達,是湘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州內湘江兩岸多優良河港,這就為產品外銷和制瓷原料的運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衡陽屬丘陵地區,其內多山地、丘陵,柴木豐富,這就為燒瓷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另外丘陵起伏不平的特征也為使用龍窯燒制提供了有利的地形。縱觀衡陽境內大大小小一百多個窯場幾乎大部分都位于湘江兩岸沿河地帶,正因為靠近河流,所以制瓷所需的水源也就得到了解決。衡陽境內多優質瓷泥,窯場生產所需的瓷泥大多可以就地取材。古代衡州因為地處偏僻的湘南地區,所以在唐末五代十國、宋與遼、金、蒙古的戰亂中相對穩定,這就為發展制瓷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其次是產生的政治經濟因素:唐宋時期,中原多戰亂,大量官員、文人南遷,同時也有一部分北方的制瓷工匠來到了南方的衡州,這就為衡州窯的生產提供了技藝上的幫助。唐末黃巢起義、五代楚國內亂,導致湘北地區戰亂較多,長沙窯、岳州窯的生產受到很大的影響,生產力下降,開始走向衰落,湖南的瓷器市場供應不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衡州窯的產生;而且原來長沙窯、岳州窯的一些工匠受戰亂南下,帶來了先進的制瓷工藝,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唐宋時期,衡州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較快,這就為瓷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經濟條件。古代衡州盛產云霧茶以及酃酒,其中酃酒為古代十大貢酒之一,十分有名。由于茶業、釀酒業的興盛,就推動了衡州窯制瓷業的產生發展。
最后是產生的人文因素:南岳衡山自古人杰地靈,所以歷史上衡州多文人墨客。自古文人多風流。既然是文人就自有文人的情趣,所以唐宋時期衡州的飲茶、飲酒之風十分盛行,而飲茶、飲酒之風推動了茶具、酒器的生產。(衡州窯出土實物中,以酒壺、茶具為主,占一半以上)。歷史上到衡山游歷的詩人、文人眾多,尤其以唐宋時為最多,所以唐宋時期也是衡州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因為文化的興盛,文人才子頗多,所以文房用具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衡州窯瓷類文房用具的生產也就發展起來了。衡州文化底蘊深厚,古衡州人民對于審美品位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他們對所需的生活用瓷的美感、精致也是十分重視的,所以這就導致了衡州窯這一特色窯系的產生。
如今,古老的衡州窯早已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它曾經的輝煌和精湛技藝,仍然值得我們去探尋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