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市博物館藏衡山窯瓷器
南岳衡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一九八二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南岳衡山自然風光秀麗多姿,人文景觀豐富多彩,素有“五岳獨秀”和“文明奧區”之稱。南岳山高林密,環境宜人,氣候獨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觀冰賞雪勝地;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和動物園;是佛道并存的宗教文化勝地;還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在這里留下了唐堯虞舜等先祖巡狩祭祀的遺跡,傳頌著祝融播火、韓愈精誠開云等美麗傳說,刻下了李白、杜甫等一代詩圣的吟詠,回蕩過朱熹、王船山、魏源等一代先哲的足音,承接過毛澤東、周恩來、胡耀邦等中華俊杰抖落的風塵,誕生了“一代女魂”唐群英、鐵道游擊隊政委文立正等革命先輩,接納過無數海內外游人的耿耿赤誠。
這些都反映了衡山人杰地靈,盡享千古風流。但大多數國人卻不知在這片土地上,古代衡山人曾發明過一項史無記載鮮為人知的衡山窯粉地彩釉繪花瓷,開創了我國粉上彩釉裝飾瓷器的先河。

廣東省博物館藏衡山窯瓷器
衡山窯是宋、元時期瓷窯,窯址在衡山縣城西南18公里處的賀家鄉渡口邊和趙家堆及衡東縣甘溪鎮大源村桂公祠和窯背嶺。因為衡東縣是1966年經國務院批準,從衡山縣劃出來的,所以衡東大源窯也是衡山窯瓷系。衡山窯就地取材,燒瓷品種以單色的青黃、綠、藍、褐釉為大宗。素胎粉上彩繪又稱粉地彩釉繪花,是衡山窯最具特色的品種,數量約占總數的8%,器物有壺、瓶、罐、爐、碗等。制作過程是在素胎器物上先施白色化妝土,然后用褐綠彩畫出纏枝牡丹等紋飾,器物口緣及近底邊處施褐、綠色釉,整器形成三層裝飾帶,別具一格。
衡山窯宋元古瓷自1981年被發現以來,就受到各級文博部門的重視。國家及省市文博部門和專家對衡山窯進行了系統的挖掘與研究,專家們一致認為,以粉地彩釉繪花為特色的衡山窯彩瓷是中國古陶瓷工藝中的一朵奇葩。該窯出土的完整彩瓷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些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使得衡山窯古瓷的收藏、研究得到了較大發展。
衡山窯的粉彩繪畫裝飾藝術有多種。既有粉地彩釉,又有釉下彩和釉上彩,還有彩中彩。總之古代的衡山工匠制作的瓷器獨特,施彩色差較大,但又搭配協調。一方面說明古代衡山工匠手頭彩料的簡陋;另一方面,證明古代衡山工匠因陋就簡,粗瓷細做,施彩絢麗。
衡山窯刻劃裝飾藝術內容也非常豐富,有刻花、印花。刻劃花主要是牡丹紋、蓮花紋,也有菊花紋、纏枝花、魚紋、文字吉語紋。
衡山窯的雕塑裝飾藝術相當精彩,它既有浮雕又有圓雕。浮雕多用蓮花瓣裝飾,而圓雕則既有動物、又有果實,形態生動。有的在器物口沿堆塑一周波浪形花邊。
衡山窯還有相當數量的仿名窯器,它取眾家之長,而補已之短。它仿吉州窯黑釉瓷中的玳瑁釉、鷓鴣斑微妙微梢;仿鈞窯釉色青中帶紅、如藍天中的晚霞,鈞窯中的重要特征蚯蚓走泥紋釉痕,仿得真如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仿越窯青釉如玉;仿建窯烏金兔毫盞并無二樣。

醬釉繪鳥紋罐
衡山窯粉地醬釉繪鳥紋罐,該罐與其它罐形上沒什么兩樣,但它的彩繪奇特。高12厘米,外折沿,短頸,滑肩鼓腹,假圈足,平底。燒造工藝是在粉地罩醬釉,在腰部留四處天窗,之后在天窗處用褐釉描鳥紋,再在鳥的身體及嘴部點鐵紅釉,燒制后獲得獨一無二的窯變鐵紅飛鳥紋效果。也可說是最早的斗彩瓷器。
鳥紋對于中國古代寓意極其豐富。在遠古人的眼里,鳥都是喜歡太陽、向往太陽的,神奇之鳥甚至是太陽的護衛者和運載者。在中華民族的創世神話中,神鳥常常擔當太陽的召喚者,給人間帶來明亮的白天。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多既崇拜太陽和鳥,認為鳥給大地帶來光和熱。
該罐繪有四鳥,有“四鳥繞日”之寓意。罐比喻太陽;外層四只飛鳥圖案有如神話傳說中與太陽相關的神鳥。“四鳥繞日”以簡練生動的圖像語言,透露出了古衡山人傳遞太陽神話傳說的信息,記述了宋元時期南岳衡山人也流行崇拜太陽和神鳥相結合的習俗。天窗中繪太陽鳥是熱愛光明、追求光明、獻身光明的象征。
罐繪四鳥,還有“四鳥繞地球”之寓意。宗教中視鳥為神物,神鳥環繞地球傳播南岳衡山的靈氣,傳播南岳衡山的光明。
從這尊衡山窯粉地醬釉繪鳥紋罐可見,衡山窯造型古樸而淳厚,色彩艷麗而簡潔,筆劃流暢而不落俗套。衡山窯研究工作者苦苦在思索,為什么衡山窯史無記載鮮為人知?也許是南岳衡山為歷朝佛教勝地,戰事稀少,引來宋朝各地名匠聚集衡山,生產諸如鈞窯等各種名窯瓷器;也許衡山窯生產時間跨度只有幾十年,產品來不及傳播,不象長沙窯它歷時一百多年,遠銷海內外。不論怎么說,衡山窯是中國古窯中的滄海一栗,是湖湘古瓷中的一枝。聰明的衡山人就地取材,粗瓷細作,在湖湘古瓷,乃至中國古瓷藝術中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