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一遇的大旱,讓湖北省沙洋縣境內的長湖水位慢慢退去,一處大型古窯址在沙洋縣毛李鎮窯廠村長湖灘上露出真容,遺址暴露面積達10萬多平方米。考古人員根據遺存物考證,認定這是清中期大型古窯址,至少200多年歷史。
2011年4月底,隨著旱情的發展,長湖水慢慢退下去,毛李鎮窯廠村的村民們發現,暴露的岸灘上全是褚紅色的土,還有數不清的陶、瓷器的碎片。沙洋縣和荊門市兩級文物考古專家們聞訊趕來。他們驚喜地發現,該窯址暴露的現有面積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100米,從走訪當地老人反映的情況看,未知面積應遠遠超過現有暴露的面積。
窯址地面暴露有大量的各類陶器殘件和少量當年窯工使用后扔掉的瓷碗殘片。5月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考古專家們從遺址處撿到的一些較完整的陶器物品以及瓷器碎片。這些陶器中有壺、盆、碗、碟等生活用具,還有陶拍等生產用具。
荊門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兆華認為,該窯址規模大,傳承時間長,遺存物豐富,具有較高的保護利用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