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百起霞滿天,
十里桃花柳色鮮。
高嶺宋瓷新窯現,
一舟斧湖長江邊。


“山坡街,賀勝橋,撮沫經濟在新窯”。這是至今在安山新窯村仍廣為流傳的方言,意思是說,相比山坡和賀勝橋,在新窯掙錢要容易得多,可見千年前的新窯是何等繁華。

新窯以窯得名,村子的西面是斧頭湖的分汊之一鴨嘴湖,整個新窯灣內盡是窯堆,集中分布龍窯25條,2001年6月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宋代窯主們陸續在安山周圍新建了99座龍窯,籌建第一百座窯時,始終沒有建成。于是,眾窯主和工匠又開始了他們的遷徙。元朝初年,他們來到江西景德鎮。離開江夏時,大家還帶了些湖泗安山的高嶺土至景德鎮。他們把這些土和當地的瓷土摻和在一起燒制,使景德鎮在明朝成為我國最出名的瓷都。



現今,在景德鎮發掘時有不少遺址中,有與江夏古窯相似的產品。曾在景德鎮出土的一個瓷碗被專家列為國家珍貴文物,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該瓷碗價值1.31億,在瓷碗的底部印有“江夏郡”。這似乎能為江夏古窯與景德鎮的聯系提供一些佐證。


古老村莊,好似一軸中國畫的長卷,有一種在歷史與現代中不斷穿越的感覺。千年斧頭湖窯址、百年清代和民國古居、半世紀前的供銷社,還有現代樓房,一些被記憶剪碎的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