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寧撿回家的有隋唐特點的青瓷殘件及碎片
桂林市城郊供電公司員工潘寧,在桂林市郊的一條河邊,無意中發現一個尚不為人知的古窯遺址。2011年1月28日下午,經市文物工作隊專家現場勘查和初步鑒定,它是一個在桂林非常罕見的隋唐古窯遺址。
無意中發現古窯遺址
去年12月15日,潘寧在下鄉工作途中,在市郊一條河邊一個比較空曠的臺地上,無意中發現部分比較古老的青瓷碎片,便撿了一些回家。
潘寧是個收藏和研究桂林本土陶瓷文化的癡迷者。當天晚上,他將撿回家的青瓷碎片進行清洗后,發現這些青瓷碎片非常特殊。它們與原來桂林已發現的隋唐古窯—— 桂州窯出土的青瓷碎片,在制作工藝上有類似文化風采,但又有所不同。潘寧不由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今年1月23日上午,潘寧再次來到撿到古老青瓷碎片的地方時,不由大吃一驚,附近一單位在這里取土,已挖走好幾車地表的泥土,地表丟棄有較多的青瓷殘件和碎片,從青瓷殘件和碎片的走向,可以看出地下有一個較大的廢棄古窯的輪廓。
他沿著掉落在地上的泥土尋找,在不遠處找到了取走的土。原來,某單位用這些土在填一個大坑。他翻選了幾堆泥土,竟然從中發現了較多的珠腳硯、印花缽、盤口壺、窯具等青瓷殘件和碎片,其中還有獨具一格的人物、動物小塑件。
他不由得喜出望外,這難道是一個尚未被人發現的隋唐古窯遺址?因為,這些東西都是隋唐時代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器具。他知道,桂林在1988年曾發掘稀有的隋唐古窯遺址—— 桂州窯,曾引起廣西考古界轟動。
第二天,保護文物意識非常強的他將有關情況告訴了本報記者。

文物工作者在現場考察
專家初步鑒定為隋唐古窯
1月28日中午,記者將潘寧發現古窯遺址的情況,通報給市文物工作隊。隊長劉琪了解到有關情況后,非常感興趣。他說:“如經鑒定它是尚未發現的隋唐古窯遺址,將有較高的發掘研究價值。”
當天下午,隊長劉琪、副隊長賀戰武和2名工作人員,乘車來到發現大量青瓷殘件和碎片的地方,進行了實地考查。
古窯遺址現場離河流只有100多米,地表土為黃泥土。可以看得出,這里原來是莊稼地,后來荒了。在臺地的表面,還有挖掘機取土留下的痕跡,地上散落著許多青瓷殘件和碎片,臺地所占面積有近1000平方米。
文物工作者對這些青瓷殘件和碎片進行了歸類和鑒定,發現有瓷罐、瓷壇、瓷碗、瓷盤、窯具等好幾大類,制作工藝還比較粗糙,青瓷的水平還比較原始,其中許多為四系罐壇。
文物工作者經對現場部分地方試掘,發現下面果真有大量青瓷殘件和碎片。
經專家現場發掘和分析,已初步鑒定其為比較罕見的隋唐古窯遺址。

出土文物中有一尊特制小人頭像
已采取妥善保護措施
據史料記載,桂林目前已發現的隋唐古窯遺址非常稀少,1965年曾發現過隋唐古窯—— 桂州窯遺址。
1988年7月至9月間,市文博部門對桂州窯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初步搞清桂州窯的基本面貌及內涵。發現它創燒于南朝晚期,盛于隋唐,而衰于北宋,是一處與桂林佛教的興衰密切相關的青瓷窯場。
文物工作隊相關負責人說,從新發現的這個隋唐古窯遺址所出土的大量文物來看,這些碎片并無多大經濟價值,但具有較大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對研究桂林本地瓷器文化的起源及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物工作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盡快制定出發掘考查方案,然后伺機對此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和研究。
目前,文物工作隊已對該遺址采取妥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