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做人人爽,欧美色在线,一个人的高清视频www,69xxxx女人,啊用力点国产嗯快在线观看,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背景: 閱讀新聞

廣西古代名窯:英羅窯群遺址






[日期:2015-08-01] 來源:中國瓷網  作者:綠寶石 [字體: ]

 

遺址中出土的各種陶瓷

    千年古窯重見天日

    合浦英羅窯群遺址中的一座窯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數萬片古瓷片出土,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佐證

    從4月25日開始,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和合浦縣文物管理局對英羅窯群遺址中的一座窯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上萬片古陶瓷片重見天日。經過近兩個月研究,專家初步判定,該窯址是一處唐五代時期的民間瓷窯。

    水壩曾破壞半個窯址

    1000多年前的唐五代時期,合浦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口。這個港口商客云集,合浦珠、中國瓷從這里出發,運往東南亞或者更遠的歐洲。在當地民間傳說中,山口鎮英羅村塘尾水庫周圍有72座窯,生產陶瓷和磚瓦。后來,考古學家在該水庫兩岸發現了數座窯址,即為英羅窯群遺址,讓傳說得到了印證。

    英羅窯群遺址位于英羅村委東面約300米的塘尾水庫東西坡地上。早在1993年5月20日,該遺址群就被合浦縣人民政府確定為“合浦縣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歷年來的水庫建設,一旁的數座古窯遭到破壞。今年4月25日,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館員蒙長旺帶隊來到英羅村,對其中一座窯址進行發掘。

    6月22日,記者看到,該瓷窯的發掘工作已到收尾階段,考古隊員正在清理一座龍窯以及龍窯兩側的廢品堆積,隨后準備回填窯址加以保護。蒙長旺介紹,這座瓷窯正位于水壩邊上,起碼有一半因修建水壩而遭到破壞,所以已看不見瓷窯全貌。

數萬塊古瓷片重見天日

    據介紹,該遺址中,窯爐依斜坡而建,長條形如長龍狀,故稱“龍窯”。圈拱形的窯頂已塌陷,但窯床仍在,寬約3米,底部墊一層松土以墊放器物,窯壁底部砌磚,上部用紅燒土壘砌,內壁殘留有玻璃質窯汗。
蒙長旺告訴南國早報記者,龍窯兩側為廢品堆積,其中出土了大量瓷器殘件,有甕、罐、壺、碗、碟、缽、盤、盆、紡輪、筒形墊具、動物模型等十多種器型,還有數萬塊古陶瓷片。“這些瓷器多為生活用品,胎質細膩,內外施青釉,釉里有細密的開片,器表素面無紋飾,燒成火候較高,扣之響音清脆。”他介紹。遺址中還出土較多的甕、罐、釜、盆、缽等陶器,應為當時工匠們的生活用品。另外還出土大量泥范,其中大部分是碗、碟的模范;廢品堆中,也包含有大量同一形制大小的碗碟器型。這說明,當時產品有相當部分應是模制的。

    目前,英羅窯里出土的瓷器多為當時生產出來的廢品,“窯工檢查時,發現一些黏住的、壞掉的、變形的就往兩邊堆。”雖然該窯沒有發現工藝精湛的作品,但蒙長旺認為,瓷窯所體現的燒灶工藝,在當時來說比較先進,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瓷器的胎是高嶺土,另外一個是施釉,第三個燒制達到1200℃以上。故該窯址出土的物件,基本上達到瓷器標準”。

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物證

    經對提取的古陶、古瓷樣品進行鑒定,考古人員初步判斷,該窯為唐五代時期,距今1000多年。“唐五代時期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重要階段,上承六朝,下啟宋代,是承上啟下的一個發展階段”。

    “英羅村原位于出海口,相傳唐代時生產的陶瓷器除少量供應周圍村莊外,大部分外銷海外。”蒙長旺介紹,大量的民窯密集出現在合浦縣出海口,除因為這里出產瓷器的原料高嶺土外,還有海邊交通便利的原因,“對探索海上絲綢之路可以提供實物證據”。

    蒙長旺說,接下來,他們會將出土文物移交給文物保護單位,同時結合史料,以及與東南亞、我國各地出土的瓷器實物進行比對,對該窯址進行進一步研究。

 

 

收藏 推薦 打印 | 錄入:綠寶石 |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