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的瑤、壯等少數民族,以腰鼓(又稱“長鼓”)為樂器的習俗,已有約千年歷史。
據記載:“靜江(桂林)腰鼓,最有聲腔,出于臨桂職田鄉……”然而,數十年來考古界在臨桂境內至今尚未發現燒造這種腰鼓的古窯遺跡。
在“福壽之鄉”永福,有一處鮮為人知的古窯遺址——窯田嶺宋代窯址,這里不僅出土大量精致的青瓷碗、盤、碟等器物,成為嶺南古代青瓷的代表作,還出土了瓷制花腔腰鼓。
這里就是史載的“靜江腰鼓”燒制處嗎?
“靜江”腰鼓產自何地?
廣西的瑤、壯等少數民族,以腰鼓(又稱“長鼓”)為樂器的習俗,已有約千年歷史,史書曾有“粵有瑤壯……捕獸飲酒,擊長鼓為樂”之記載。至今,廣西許多地方仍喜歡用木制腰鼓組成腰鼓隊,載歌載舞來慶祝民族節日或喜慶豐收。
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時任廣南西路桂林通判的周去非,在他的《嶺外代答》一書中記述:“靜江(桂林)腰鼓,最有聲腔,出于臨桂職田鄉,其土特宜鄉人作窯燒腔。鼓面鐵圈,出與古縣(今永福縣百壽鎮),其地產佳鐵,鐵王善鍛,故圈勁而不偏。其皮以大羊之革,南多大羊,故多皮;或用蚺蛇之皮鞔之,合樂之際,聲響特遠,一二面鼓已若十面矣。”
南宋詩人范成大也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也載有這樣的話:“花腔腰鼓,出臨桂職田鄉,其土特宜鼓腔,村人專做窯燒之,油畫紅花紋以為飾”。
文物工作者據此推斷,在宋代,廣西民間已廣泛使用用土燒制的腰鼓作為樂器,桂林當時就有生產基地。
花腔腰鼓產自臨桂“職田鄉”?自新中國成立后,桂林的文物工作者為此已考察數十年,但讓人遺憾的是,考古界在臨桂境內至今尚未發現燒造這種腰鼓的古窯遺跡,也未能找到當地史料相關記載,就連“職田鄉”這個地名也沒能找到。
“靜江”腰鼓產自何地,一直是一個謎。
花腔腰鼓驚現永福宋窯
今年4月20日,記者和永福文物工作者來到永福窯田嶺宋窯遺址考察,沿著湘桂鐵路、親睦公路及洛清江西側一帶,依稀可辨的窯室尚有20多座,隨處可見成堆的瓷器碎片。
據永??h文物管理所鄧貴銀所長介紹,窯田嶺遺址北起窯田嶺,中經塔腳村,南至大屯村,南北長約6公里,東西寬2公里的范圍內。他告訴記者,考古界數十年在臨桂沒找到的靜江腰鼓窯址,卻在永福窯田嶺被意外發現。
1975年,當地政府修筑永福至親睦公路時,在窯田嶺挖出大量碎瓷片??h文物工作者經考察,確認這里是一處古瓷窯遺跡,隨后自治區博物館多次對此遺跡進行復查。1979年7月以后,廣西文物工作隊與永??h文化局、圖書館一起,為揭開古窯址之謎,在窯田嶺發掘了多座古窯,發現這些古窯為斜坡式龍窯,長50余米,寬2米,由火膛、窯床、煙道等部分組成,采用匣缽裝坯疊燒法裝燒,燒造的器物有瓷碗、瓷盤、瓷碟、瓷罐、瓷壺、瓷制花腔腰鼓等近40余種。其中的3號窯在發掘過程中,驚現2個比較完整的瓷制花腔腰鼓及大量瓷制花腔腰鼓殘件,原來3號窯是一處專燒腰鼓的窯場。文物工作者根據古窯遺址出土器物的工藝造型、釉色、紋飾等特點判定,這是一處宋代瓷窯遺址。
窯田嶺宋窯是嶺南古青瓷窯代表
對窯田嶺深有研究的永??h文化局劉家毅副局長告訴記者,窯田嶺窯址出土的器物,采用本地粘土作坯,胎質灰黃,絕大多數造型優美;模印、手繪的紋飾簡潔流暢,富有地方色彩;所施的釉色光亮鮮滑,青翠欲滴。這些古瓷紋飾以印花為主,刻、繪花紋次之,貼花最少,多以花卉、海水、魚、蜻蜓為題材,尤以菊花、牡丹花紋飾較多。由于采用模印,花紋清晰,施釉后形成了濃淡相映的藝術效果。特別是Ⅱ、Ⅲ式碗內印纏枝菊花,花葉枝梗之間巧妙轉折,構成了美觀大方的圓形圖案。Ⅰ式盤內滿飾一朵蓮花,富有裝飾性。因此,窯田嶺出產的青瓷,是嶺南古代青瓷的代表。
窯田嶺可能就是“職田鄉”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是這3號窯出土的瓷制花腔腰鼓。這種腰鼓為灰胎瓷質,空心長形,鼓長58厘米,一端呈球狀,開口,一端呈喇叭筒狀,中為圓筒細腰。鼓的兩頭用褐彩繪雙螭,腰部交尾蜻蜓,施青釉。瓷制花腔腰鼓是嶺南古樂器中的奇葩,3號窯同時出土兩件瓷制花腔腰鼓及大量的腰鼓殘件,在我國古代窯址中極為少見。
但讓人遺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史書對這個規模宏大的窯田嶺窯址,竟然無任何記載。
據文物工作者考究,范成大所說“油畫紅花紋以為飾”中的“紅花”,指的就是瓷制花腔腰鼓上的褐彩繪;至少在南宋時期,窯田嶺已燒造青瓷及腰鼓供應市場。有文物工作者推測:窯田嶺宋窯,很可能就是周去非、范成大所說的村人專燒腰鼓的瓷窯;在南宋時期,現在的窯田嶺可能名叫“職田鄉”,屬臨桂管轄。
瓷制花腔腰鼓成國寶
永福出土的瓷制花腔腰鼓,隨后憑著它精湛的煅燒工藝、特有的藝術價值和久遠的歷史,被確定為國家珍貴文物。窯田嶺窯址,因它內涵豐富的歷史價值及獨特的代表性文物,1981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永福縣珍藏的一件完整的瓷制花腔腰鼓(國家二級文物),曾被廣西選送參加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舉辦的中華文物精品展,并多次在區博物館及英國展出。上級領導及上級文物專家到永福考察,也都要一睹瓷制花腔腰鼓這件國寶的風采。
20多年來,窯田嶺宋窯遺址得到當地政府妥善保護,其出土文物的價值已越來越引起廣西、中國考古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