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是我國燒瓷歷史最為悠久的瓷窯之一,從漢朝到宋代,在浙江境內的余姚、上虞、紹興一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瓷窯體系。這里唐代屬越州管轄,故簡稱“越窯”。目前已經發現的漢至宋代的古窯遺址就有大約四百余處。
三國兩晉南朝時期,越窯仍然秉承漢代傳統,主要燒制青釉瓷器,但在器物造型、裝飾技法以及胎釉品質等方面已經完全擺脫了原始瓷器的影響,出現了全新的面貌。瓷器品種除日常生活用具外,還出現了用于殉葬的谷倉、磨、豬欄、狗圈、雞籠等明器。器物造型講究實用與裝飾相結合,出現了大量模仿動物形象的器皿,如神獸尊、熊形燈、蛙形水盂、雞首壺等。這些造型優美瓷器胎體堅致,釉色青翠鮮艷,具有極高的藝術水平。
在越窯的影響之下,江浙一帶的制瓷業得以迅速發展,溫州的歐窯、金華的婺州窯以及德清、余杭等地,先后出現了燒造青瓷的窯場,形成了我國早期最大的瓷器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