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峰窯,位于今彭州市(原彭縣)磁峰鎮,以燒仿定白瓷為主,主要裝飾方法有印花、刻花和劃花,由于其產品在造型、紋飾、釉色、胎質等方面都與定窯有相似處,所以一般將其歸入定窯系。磁峰窯的醬釉產品,應是受到定窯影響而燒制的仿紫定產品。這類醬釉產品,雖然數量較少,但在窯址中也有發現。1976年,四川省博物館魏達議先生就曾在窯址中采集到此類醬釉器物,他在《四川彭縣金城窯白瓷》一文中說:“釉色為灰白色或乳白色,也有器內為灰白釉,器外為赭色釉,這是極少數。”(注:金城窯,即磁峰窯,見《四川古陶瓷研究》第一輯。)魏達議先生所說的器內為灰白釉器外為赭色釉的器物,即筆者本文所說的器外施醬釉而在器內施白釉的器物。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有關文物考古部門在1977年的試掘、1978年的調查以及2000年的正式發掘中,都未發現這類醬色釉瓷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這類醬釉產品的生產數量極少,在窯址中不易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