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窯址是清代、民國時期燒制磚瓦的遺址。位于天池盤山道下、停車場東邊的白土山上。遺址為七八個豎穴窯連成一片,窯壁有釉渣、火燒痕跡,青磚砌的窯爐等。如果說天山天池的古建筑是天池文化的載體,那么天池窯址無疑就是這些建筑的母體。
清代、民國年間,還沒有通往天池的車路,所有建筑所需的磚瓦都是在這里燒造,然后由羊、牛、馬、駱駝等畜力馱運到山頂。鐵瓦寺、東岳廟遺址上中間帶孔洞的磚瓦就充分說明了做為山下的這個燒造中心,為運輸方便而燒造的帶有特殊標記的產品。
大自然真是充滿了玄奧。天池周邊絕然就只有這么一脈土山—白土山。其他地方都是石山,地表覆蓋的土層很薄,而且不適宜制磚瓦。最初的天池寺廟建設者們發現并利用了這天造地設的白土山,而且給我們留下了對天池古建筑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的窯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