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四川成都市青羊?qū)m,故名。始燒于南朝,結(jié)束于唐末、五代,以燒制青瓷為主。
其特征和鑒定要領是:( 1)胎色有灰白、紫、淡紅色三種,紫色和淡紅色胎體較粗糙、疏松,瓷化程度較低。(2)釉色有豆青、米黃、褐青等,除個別器物施釉到底,一般均施半釉,釉層淺薄,釉面有細小開片,有剝釉現(xiàn)象。(3)產(chǎn)品有壺、盤、碗、杯、罐、缽、硯、爐等。壺為淺盤口,短頸;罐、碗皆斂口;壺、罐的共同特點是鼓腹、平底,肩部橫安橋形系或豎安復式系。有的盤帶喇叭形高圈足。硯均多見。絕大多數(shù)器物的底足為微內(nèi)凹的圓餅形實足,且邊棱削去;小圓餅形實足碗是青羊?qū)m窯的大宗產(chǎn)品。(4)裝飾簡樸,主要采用彩繪、模印、刻劃等裝飾方法。紋飾有菊花、蓮瓣、卷草、麥穗、聯(lián)珠紋、圓點紋與凹凸弦紋。彩繪裝飾可分高溫釉上、釉下彩兩種,用褐彩或黃彩繪聯(lián)珠紋等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