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峪窯剔劃花技法嫻熟,紋飾繁復華麗,是宋金時期“剔花瓷器生產更為集中,裝飾技法與風格發展得更為全面和充分的窯場”。
4.白地黑花瓷
釉下白地繪黑花瓷是當陽峪窯乃至整個磁州窯類型的特產,是在施有白色化妝土的胎體上,以當地一種鐵礦石為顏料,用毛筆繪出各種紋飾,再施透明釉燒成。紋飾呈黑或褐、鐵銹花色等,亦有施黃釉、綠釉、孔雀藍釉等品種的。紋飾有植物花卉、人物、動物、文字等。
5.醬、紫釉瓷
醬、紫釉瓷是當陽峪窯的大宗高質量制品,最能體現當陽峪窯燒造技藝的高超。當陽峪窯考古發掘出土的大批醬、紫釉瓷器,說明至少在北宋晚期該窯已能成功燒造此類器物,其制作精致規整,胎質堅硬,變形極小,釉色光亮純凈。如醬釉碗殘件,制作精細,釉色光亮,用手撫摸光滑如嬰兒肌膚,視之如綢緞般光滑滋潤,毫不遜色于定窯制品。
6.宋三彩瓷
三彩以及綠釉、黃釉、孔雀藍釉等低溫色釉品種,胎質磚紅色,多為陶質,但色彩艷麗,制作精細,是當陽峪窯較為珍貴的品種。紋飾有花卉、禽鳥、魚鴨、人物等。東焦作窯更是三彩、綠釉陶瓷制品的專業窯場,出土器物甚多,工藝精良,紋飾灑脫,釉色濃翠,最為精美。
7.鈞釉瓷
當陽峪窯從北宋后期開始燒造鈞釉瓷,是我國最早生產此類乳濁釉瓷的地方之一。基本釉色是天藍、天青色。多數有紅、紫斑玫瑰,還有復雜多變的窯變色彩。
當陽峪窯品種繁多,其他還有細白瓷、黑釉窯變兔毫、油滴、青瓷等。
宋、金時期,當陽峪窯是一個產品種類繁多、風格千變萬化、紋飾獨具匠心的大規模窯場聚集區,在做工精細的同時,生產量大得驚人,是當時中國北方最有實力的民間窯場,為中國陶瓷史譜寫了燦爛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