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西霍縣,故名。又稱彭窯。創燒于金而盛于元,結束于清代,以燒白瓷為主。其產品特征和鑒定要領是: (1) 胎體白而細膩,但不致密。釉色潔白。(2) 產品有仿定窯折腰盤、盞托、洗、高足杯、蓋罐等,口沿極薄,制作規整。(3)裝飾僅見少量印花,大多光素無紋。見有折腰盤內印六條直線紋的。(4)器物圈足足端一般平切,足內無釉,足內旋痕明顯。金代盤碗挖足較深,器內刮釉一圈(即&xqypic澀圈&xqypic)。元代產品挖足較淺。(5) 裝燒方法采用支釘疊燒,碗盤器內及器足一般留有5個小支釘痕,與定窯不同。(6) 定窯白釉有淚痕特點,霍窯沒有。(7)元代還燒白地黑花品種,胎色灰黃,胎質較松,產品有唇口碗、高足杯等。(8) 明清兩代繪花卉的較多,也有少量書寫文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