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朝皇家重視景德鎮陶瓷生產,集中全國的人才和物力,保證了皇家官窯景德鎮陶瓷的質量。景德鎮陶瓷的胎體精細、釉質潤凈、制作規整、品種多樣,特別是顏色釉瓷的精細講究,可以說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境地,促進了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發展。但是,由于官家的統治,又扼殺了景德鎮陶瓷藝術家個性的張揚和發揮,成為了中國景德鎮陶瓷藝術發展的桎梏。景德鎮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隨著清朝國力的衰敗,皇家御窯廠的衰落,一批出類拔萃的優秀民間陶瓷藝術家異軍突起,本節簡要介紹晚清到民國時期從事粉彩陶瓷創作已故代表人物。
徐仲南(1872-1952年):民國時期景德鎮繪瓷名家,字陔,號竹里老人,齋名棲碧山館,江西南昌人。少時入南昌某瓷店學徒習彩瓷,成名較晚。1918年受聘于江西省瓷業公司,赴景德鎮管理瓷業美術,結識王琦等人,后為珠山八友之一,在八友之中年歲最大,亦享年最久。徐氏擅繪松竹,瀟灑勁拔,聚散一體,獨具一格。作品題款或行書或行楷。與同時期其他名家不同的是少見長篇題款,以“仲南徐陔寫”“竹里老人徐仲南”等較為常見。印款或“仲南”或“徐印”。其子徐天梅亦為景德鎮著名美術家,擅畫走獸兼及人物、花鳥、草蟲。1958年被景德鎮市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
鄧碧珊(1874-1930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字辟寰,號鐵肩子,別號煙波釣徒、小溪釣徒,齋名晴窗讀書樓,江西余干人。清末秀才,為珠山八友之一。鄧氏擅長粉彩魚藻,受日本寫實繪畫影響頗深。作品多不繪漣漪,以水草游魚得碧波之韻味,筆法細膩,筆趣優雅,層次暈染豐富。亦擅人物,據說鄧氏在景德鎮最早用九宮格畫像,王琦早期瓷像技法即由其傳授,惜傳世作品罕見。鄧氏秀才出身,書法造詣較深,王琦曾執弟子禮向鄧習書法。鄧氏在景德鎮瓷繪藝人中頗受尊敬,鄧氏作品書款以“鐵肩子鄧碧珊繪于珠山客邸”,“鐵肩子鄧碧珊畫意”及“鐵肩子碧珊”較為常見。印章款見有“鄧氏”“碧珊”及別號“煙波釣徒”“小溪釣徒”等。
何許人(1882-1940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字德達,原名處,其名取陶潛《五柳先生傳》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更名何許人,安徽南陵人。少時至景德鎮習青花,后改學粉彩。何氏于民國初年曾赴北京學仿古瓷,得見故宮所藏歷代名畫,技法大進。何氏擅雪景,布局承宋人之勢,又有明代宮廷畫風。筆法受清初王石谷山水影響,用筆精到嚴謹。色彩以墨彩勾山嶺、屋宇輪廓,四周則為敷粉留白。特別畫面中的幾處暖色,如窗欞、行舟等的紅色,不僅使畫面有冷艷之美,而且將冰雪世界注入一絲春意。何氏擅微書,書藝不凡。其作品題款以“許人何處畫于溢浦客次”“許人何處畫”“陽谷許人何處畫于溢浦”常見。印文則多為“許人”“何處”“許人出品”等。
王琦(1884-1937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號碧珍,別號陶迷道人、陶迷散人,齋名陶匋齋,江西新建人,珠山八友之一。17歲時至景德鎮以捏面人為生,后得鄧碧珊傳授,專事肖像畫創作。由于他具有較強的造型能力,肖像畫頗受各界歡迎。1916年浮梁縣知事程安曾題“神乎技矣”匾額于王琦畫室,使他名聲大噪。1916年后與王大凡赴上海得見名家原作,眼界大開,改學清乾隆間揚州八怪之一黃慎的畫風,以寫意人物與草書長題在景德鎮藝壇別樹一幟。其人物刻畫細致,線條簡練概括,深得寫意人物畫之妙旨。八友之中,以其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王琦早期作品多不書款,僅畫圖章。中年后作品題較長,以草書“西昌甸迷道(散)人王琦寫于珠山客次之甸甸齋”最為常見,書法其頓有致,流轉振顫,別有韻味。頗有王羲之、懷素書風。其印章款見有“西昌王琦”“陶迷”“碧珍”等。
汪野亭(1884-1942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名平,號元鎰,又號傳芳居士,齋名平山草堂,江西樂平人,珠山八友之一。1906年入江西省立窯業學堂,師從張曉耕、潘匋宇習花鳥,后改學山水。早期作品多為程門一派淺絳山水,后為粉彩青綠山水,即以鈷藍會山水,以大綠、水綠或雪白罩填,自成一家。構圖多取法清初四王。筆法粗獷與柔麗并存,前者寥寥幾筆就得其大意,后者尖筆細皴柔靜細膩。王氏為多產畫家,早期畫風細膩平和,中期則趨向豪放,晚期更為蒼古奔放。汪氏題款變化較多,有“野亭汪平”“傳芳居士汪野亭”類短款,也有“野亭汪平畫于珠山客次”“翥山野亭汪平作于珠山客次”類長款。早期書法細勁娟秀,中晚期則遒勁豐腴。常用印文有“汪平野亭”“平生”“汪平”“老平”“野亭”“平印”“汪”等。
汪曉棠(1885-1924年):民國初年景德鎮繪瓷名家,名棣華,號龍山樵子,齋名“彤云山房”,江西婺源人,景德鎮新粉彩派奠基人之一。少時在杭州以繪制紙絹團、折扇為生。后避禍景德鎮自學彩瓷,因其具有較高的造型能力與書法修養,故瓷畫不數年名動景德鎮,后列珠山八友之列的王大凡早年亦從其學藝。汪氏擅畫人物,尤以嫵媚俏麗、姿態婀娜的仕女著稱于當時。人物描繪一絲不茍,線條柔美流暢。汪氏才華橫溢,惜英年早逝,作品傳世較少。汪氏作品少見長題,印章款見有“曉棠”“汪氏”“棣印”等。
畢伯濤(1885-1961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名達,別號黃山樵子,祖籍安徽歙縣,寄居鄱陽,珠山八友之一。畢氏為清末秀才,早年師從鄱陽畫家張云山,后居景德鎮專攻粉彩,擅長翎毛花卉。畢氏花鳥承襲清代華曲一派,以雙勾、沒骨為主,工寫兼用,工筆尤勝于寫意,用筆極為工細。設色鮮嫩不膩,雅靜艷麗。作品題款以“伯濤寫于珠山”“畢伯濤寫于珠山”“古歙畢伯濤畫意”“等較為常見”。印章款以“伯濤”篆書居多。畢氏秀才出身,工詩書,書法遒勁娟秀。
王大凡(1886-1961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號希平居士,又號黟山樵子,齋名“希平草廬”,安徽黟縣人,珠山八友之一。早年師從汪曉棠,粉彩仕女人物受汪氏影響較大。后受海上畫派馬濤影響,畫風嚴謹,王氏粉彩人物首創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將原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綠燒成,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鎮至今稱之為“落地彩”。其作品曾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大獎。王大凡作品款識以“黟山大凡王壁作于希平草廬(畫室)”“黟山樵子王大凡寫于昌江之希平草廬”較為常見,另見有“黟山王大凡畫”“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等。王大凡由于畫藝高超,加之高壽,在景德鎮影響甚大。
潘匋宇(1887-1926年):民國初年景德鎮繪瓷名家,字鼎鈞,號澹湖外史,齋名古歡,江西鄱陽人,為景德鎮新粉彩畫的奠基人之一。潘匋宇世居鄱陽,1911年后任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國畫教師,執教之余,常往來于景德鎮繪彩瓷。其作品筆法秀麗,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1923年曾為軍閥曹錕繪制文房用具。其作品曾參加美國芝加哥、費城博覽會并獲獎。潘氏因英年早逝,傳世作品不多,其款識以“古歡債主匋宇畫”“匋宇”常見,潘氏雖年紀與珠山八友相差無幾,但成名較早,八友之中的汪野亭、程意亭、劉雨岑均出其門下。
劉仲卿(1889-1969年):景德鎮繪瓷名家,字錫祖,江西南昌縣人。1902年入景德鎮彩瓷店余廣發號習畫粉彩。余廣發號為當時景德鎮大的彩瓷店之一,擁有彩瓷工匠百余人。20世紀30年代劉氏曾一度經商,40年代復入景德鎮繪彩瓷。新中國成立后調入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從事繪瓷工作。擅長工筆粉彩,線條纖細流暢,筆法工整精細,設色淡雅清新,渲染多以小點組成明暗對比,畫面極為生動,時人謂之得雍正粉彩之精髓。
張志湯(1893-1971年):齋名亦陶,江西婺源人,是與八友同時成名的景德鎮彩瓷名家。張氏1901年入景德鎮余立卿紅店習粉彩。后為大官僚袁秋舫聘至南昌繪彩瓷,因得見宋、元繪畫的珂羅版印刷品,技法大步長進。早期作品多參照宋、元繪畫,筆法工細,構圖嚴謹。1935年入浮梁陶瓷職業學校任教師。1945年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專、景德鎮陶瓷學院。傳世作品以創作于1937-1944年的山水瓷板居多,20世紀40年代所繪郎世寧風格的駿馬,以其形象逼真,姿態生動頗受客商歡迎。萬年偶作粉彩花卉小品,極為精妙。
田鶴仙(1894-1952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原名世青,后改青,號荒園老梅、梅花主人,齋名古石齋,浙江紹興人,珠山八友之一。民國初年供職于景德鎮稅務局,后任江西瓷業公司夜校教員,以后學瓷器繪畫,先畫山水,后畫梅花,畫意每有新奇,喜用斜線構圖,不落俗套。傳世作品以梅花居多。因其為浙江紹興人,故題款多有古越之樣。常用印有“鶴仙”“田印”。
程意亭(1895-1948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字體孚,號翥山樵子,齋名佩古齋,江西樂平人,珠山八友之一。1911年入鄱陽江西窯業學堂師從張曉耕習山水花鳥。后至上海,拜海派名家程瑤笙為師習花鳥,繪技大進。程氏早年在九江普芳居瓷店繪瓷,1920年至景德鎮開設彩瓷店繪彩瓷,1940年前后任浮梁陶瓷職業學校教員。抗戰期間回樂平,以賣畫度日至病逝,程氏一生勤奮,傳世作品豐富。逝世后其臥室內仍有大量待畫的白瓷板和宣紙畫稿,可嘆天不假年,壯志未酬。程氏作品以色彩典雅,造型逼真,用筆工秀著稱,款識以“翥山程意亭”“翥山樵子程意亭”最為常見,印章有“程印”“程氏”“意亭”等。
方云峰(1897-1957年):號佩霞,別號惜花軒主,江西浮梁人,與珠山八友同時成名的景德鎮彩瓷名家。早年在浙江省立龍泉瓷業工廠任繪畫技師,后入杭州浙江中華美專中國畫系學習,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業學校,浮梁陶瓷職業學校。方氏擅長粉彩仕女,用筆纖麗工細,工而不板,有清嘉道年間海派畫家王小梅之風。
王步(1898-1968年):字仁元,號竹溪道人,晚年號陶青老人,齋名愿聞吾過之齋,江西豐城人,與珠山八友齊名的景德鎮彩瓷名家。王步9歲來景德鎮學習繪青花,1920年后受王琦影響習中國畫,并以兼工帶寫的筆法繪青花山水、人物及花鳥。其筆力雄健,有蒼老渾厚之氣。晚年所作大片青花荷葉,從濃到淡一筆染成,不見筆痕,極類似高手潑墨,故有“青花大王”之譽。其作品被收藏家視為珍品。王步作品署款見有“王步”“豐城長湖主人”“竹溪道人”等,亦有許多作品無款,常用印文有“王步”“竹溪”“長湖”等。
張沛軒(約1900-1950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江西余干人。20世紀20年代師從鄧碧珊學繪藻,為鄧氏入室弟子,作品風格酷似乃師。1949年后返回余干,不知所終。張氏所畫游魚亦不著漣漪,以鰭、尾的變化表示碧池。其畫面多有詩句相配,書法娟秀。
潘庸秉(1900-1961年):江西省鄱陽縣人,為彩繪名家潘匋宇之侄。1917年后在江西陶瓷職業學校任教,1925年曾在北京任瓷繪技師。潘氏擅畫花鳥、山水,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享盛譽。
汪大滄(1901-1953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號一粟,別號桃源老農,安徽黟縣人,成名于珠山八友之后,20世紀40年代在景德鎮享有盛名。汪氏早年畢業于浮梁乙種工業窯業學校,曾得名師潘匋宇指點,后又師從畢伯濤習詩詞,其代表作品多以禿筆繪山水,用筆簡練沉著,具有豪放渾厚之氣,款字前多加“黟山”字樣。印章款有“汪一粟”“大滄”等。
劉雨岑(1904-1969年):景德鎮繪瓷名家,原名玉成,后改名雨岑,后又改為雨城,齋名覺庵,別號澹湖漁,安徽太平人,寄居鄱陽,珠山八友之一。劉氏15歲時就讀于饒州江西省立第二乙種工業學校飾瓷料,為彩瓷名家潘匋宇弟子。1922年到景德鎮繪彩瓷,擅長花鳥,并創水點桃花技法,在粉彩藝術上產生極大影響。作品形象生動,設色清新,但傳世作品不多。其款識或為“雨城”,或為“澹湖漁劉雨岑寫”,或長題。印款有“雨岑”“平氏”“竹”“人”等。
陸云山(1901-1974年):景德鎮繪瓷名家,江西豐城人。成名于20世紀40年代。1910年隨兄陸隱山去天津裕豐瓷行學徒,1915年至1932年先后在唐山、上海、九江繪瓷。1937年后定居景德鎮。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在陶瓷研究所、藝術瓷廠工作。陸氏擅長花鳥,創粉彩與新彩相結合,圓筆與扁筆及指畫技法相結合,豐富了瓷畫的表現力。在景德鎮藝壇有“八小名家”之譽。
余翰青(1902-1987年):景德鎮繪瓷名家,名達,號愛墨山人、傳芳居士、清平畫室主人,晚年號拙翁,江西樂平人,成名略晚于珠山八友。余翰青19歲時在景德鎮習陶藝并從事畫面創作。新中國成立后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任教。余氏高壽,從事陶瓷美術和中國畫創作60余年。擅長粉彩花鳥,構圖簡潔,著色淡雅,具有韻趣。
劉希任(1906-1967年):繪瓷名家,江西南昌人,齋名再思軒、永華堂等。20世紀30年代后期成名于南昌,為南昌彩瓷藝人中的領軍人物,作品售價并不低于景德鎮名家。早期作品多為“麗澤軒”“新中華”收購。40年代后期,在南昌開中南瓷莊,自產自銷。1957年后為土產公司繪瓷。劉氏擅長人物,受王琦影響較大,筆法酣暢淋漓。晚年多繪花鳥與雪景山水。作品款識多見長題。印文有“南昌劉”“希任”“劉希任畫”等。
畢淵明(1907-1990年):景德鎮繪瓷名家,號至樂老人,安徽歙縣人,畢伯濤之子。1921年在江西瓷業公司學習彩繪。擅長畫虎,有“畢老虎”之譽,其畫虎瓷板為收藏者所看重,視為珍品。
時幻影(1908-1968年):安徽黟縣人,擅長畫魚,有“魚癡”之稱。所畫之魚無論紙上還是瓷畫,皆有怡然自得之感。
章士保(1909-1987年):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江西進賢人。擅長粉彩花鳥,尤精墨彩花卉。畫風清潤,筆法纖秀。20世紀40年代成名于景德鎮。
朱明(1924-1978年):江西鄱陽人,曾在中國陶瓷社繪瓷,在東方藝術學校任職。藝術功底深厚,藝術表現涉及到多方面,有插畫、漫畫、水粉、水彩、國畫和陶藝裝飾等。
李明亮:活躍于20世紀30年代,由款識可推知他為皖南人。其作品多為草蟲小品,境味雋永,筆法細勁,工筆寫意結合,色彩明凈,為民國時景德鎮彩瓷名家之一。李氏作品款識別有風格。除傳統的干支紀年外,亦有公立紀年。
萬云巖:活躍于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又名石山,江西南昌人。30年代初曾為南昌麗澤軒繪瓷。抗戰后到景德鎮開店繪彩瓷。50年代調東北,后病逝于東北某瓷廠。萬氏擅長粉彩人物。
鄒文侯:江西南昌縣人。20世紀30年代在南昌麗澤軒畫瓷,1939年后到景德鎮繪瓷數年,為南昌彩瓷名家。擅長粉彩花卉草蟲和翎毛走獸。筆法瀟灑活潑,有任伯年風格。
汪小亭:景德鎮繪瓷名家,為汪野亭長子,擅粉彩山水,筆法細膩、構圖稀疏,與乃父風格有異。
另有一些生平不詳的陶瓷彩繪名家簡介如下:
汪云亭:民國時景德鎮彩瓷名家,江西樂平人。擅粉彩山水,構圖開闊,筆墨濃重,頗具古風。
汪少堂:民國時景德鎮彩瓷名家,擅粉彩人物,作品意境高雅,人物造型準確。
熊夢亭:民國晚期彩繪名家,江西南昌人。作品以花鳥常見,兼工帶寫,喜用墨彩。作品多為文房用具。
熊作仙:民國晚期景德鎮繪瓷名家。擅粉彩人物,畫風頗似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亦喜用草書題款,但不及王琦功力深厚。
熊文融:民國時南昌彩瓷名家,擅粉彩人物,風格為清揚州八怪黃慎一路,書款亦為草書。
許尚禮:民國初年景德鎮繪瓷名家,安徽石埭人,擅繪翎毛花卉。
周小松:民國初年景德鎮繪瓷名家,四川人。擅神佛鬼神,曾在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任教。
余灶昌:民國初年景德鎮繪瓷名家,安徽休寧人。初仿古彩,后以工筆人物、花鳥見長。
胡顏標: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江西景德鎮人,所仿乾隆琺瑯彩瓷最為傳神。
張洛山:民國時彩瓷名家,擅魚藻,作品多有鄧碧珊之風。
程水金:民國時景德鎮彩瓷名家,擅粉彩人物,重工濃彩,人物開相俊美。
魏清泉:民國時彩瓷名家,擅粉彩山水,構圖有宋、元之風,設色濃重。
金紹齋:民國早期景德鎮繪瓷名家,擅仕女、山水。其仕女面龐圓潤,柳葉細眉,俏媚清麗,承道光、咸豐時遺風。山水則以墨彩勾勒,以綠設色,色澤沉穩。
石宇初:民國時期景德鎮彩瓷名家,擅粉彩花鳥,以工筆見長,造型準確,線條細膩流暢,色彩艷麗不俗,翎毛皴擦具有質感。
葉續嘉:民國時景德鎮彩瓷名家,擅粉彩人物,并將中國畫中的沒骨法運用到粉彩人物中,衣褶不用線勾而用彩料點染,人物講究明暗,富有立體感。線條精密,構圖飽滿,為景德鎮粉彩人物中縝密畫風的代表人物。
余竹青:民國時景德鎮彩瓷名家,擅粉彩山水,山巒層層罩染,遠景空瀠,近景寫實,極富紙上山水畫的水墨韻味。
余鶴筠:民國景德鎮彩瓷名家,擅粉彩花鳥,精于畫荷,荷葉以潑墨之法染翠綠,并刷以墨彩,構圖極重章法。
鄒潔號:龍岡居士,民國時景德鎮繪瓷名家,其作品多為粉彩青綠山水,有汪野亭畫風,但層次不及汪氏渾厚,筆墨技巧亦欠老辣,但有明凈雅潔之感。
陳善模:江西進賢人,民國時景德鎮彩瓷名家,擅粉彩花鳥,尤精于工筆花鳥,筆墨工整,富有裝飾韻味。
段子安:民國時期景德鎮繪瓷名家,作品多為粉彩山水,技法全面,或工筆青綠山水,或寫意山水,或禿筆皴點的雪景。其作品題款多有詩文,書法狂放不羈。
徐家振:民國時繪瓷名家,擅魚藻蝦蟹,與鄧碧珊魚藻不同的是構圖較為繁縟,多以淺淡的筆觸勾描水波漣漪,用色較為濃郁。以文房用具較為常見。
涂竹莊:江西南昌人,抗戰前在景德鎮從事彩繪,抗戰時流落吉安繼續從事彩繪。擅長人物,以淺青淡赭罩染人物衣飾之法,為人物瓷板不多見,所繪人物形神兼備。
程炳芳:江西樂平人,民國晚期景德鎮彩瓷名家。擅長粉彩花卉,兼工帶寫,以寫為主,用色大膽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