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門遺址位于莊浪縣陽川鄉李家灣西北500米山坡上,1988年發現,屬仰韶文化遺存。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米。遺跡有粟窖一處,呈倒紡錘形,口徑1.2米,底徑2.5米,深1.8米,內有20厘米厚粟粒,已碳化。遺物有廟底溝類型彩陶罐、盆、碗、尖底瓶等,紋飾有勾葉圓點紋、夾砂乳燈紋等。199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余家塬遺址位于莊浪縣南湖鎮北關村余家塬東南100米處。屬仰韶文化遺存,涵漢文化、宋文化。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2米。暴露遺跡有灰坑。出土遺物有廟底溝類型彩陶盆、缽、尖底瓶、罐及漢瓦、漢灰陶罐、宋碗、豆青瓷殘片和白瓷殘片。199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5年出土于莊浪縣韓店鄉西面源頭的齊家文化《龍紋鏤空響鈴陶罐》,肩部陰線刻劃蛇形龍紋纏繞其間,龍為蛇首,細長身、卷尾,龍身刻箭矢狀鱗紋。為齊家文化陶器中以蛇形為其主體的龍紋雛形,學者們則稱為“蛇龍變化”。罐內隔開為上下兩層,上層可盛水,下層內置陶丸兩只,晃動搖響,龍吟細細。
川口柳家遺址位于莊浪縣水洛鄉川口柳家村東100米,水洛河東二級臺地上,屬寺洼文化遺存。面積約2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6—0.8米,暴露遺跡有灰坑。遺物有馬鞍口罐、鼎和銅尊、銅劍、殘戈、夾砂紅陶片、器物殘片,紋飾有素面、附加堆紋、繩紋。199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獅子洼遺址位于莊浪縣水洛鄉徐家下碾村西200米,屬寺洼文化遺存。面積約1萬平方米,遺址上大量分布寺洼文化墓葬,1981年經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涇渭考古隊對獅子洼104座墓葬的發掘,清理出土遺物以陶器為多,有雙馬鞍口罐、齊口罐、五聯罐、白彩灰陶罐、黑彩紅陶罐。銅器有戈、矛、刀、鏃等。出土陪葬牛、馬、羊動物骨骸,并有松綠石、瑪瑙珠等飾物出土。199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吳家溝遺址位于莊浪縣朱店鎮吳家樂觀村北部。1958年發現,面積1.25萬平方米,文化遺跡有大量灰坑、灰層及草拌泥居住面。地表遺留陶片顯示有細泥紅陶杯口附加堆紋尖底瓶、直口缽、斂口彩陶罐、平口沿彩陶盆、平口沿灰陶尖底瓶等。1971年出土一紅陶獸頭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屬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寺坪塬遺址位于莊浪縣水洛鎮東南部水洛南、北兩河交匯處三角地帶。1958年發現,面積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8—1米,有大量袋狀灰坑、燒紅土居住面、灶坑等。1992年又發現一巨大灰坑,底徑8米、殘深6米。出土陶片顯示有寬帶紋缽、窄帶紋缽、勾葉圓點紋缽、弧線紋斂口罐、圓口變體魚紋盆、杯口尖底瓶、細泥紅陶直口缽,屬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東溝遺址位于平涼市西二十公里安國鄉東溝,屬寺洼文化遺存。1958年由山洪沖刷致裸露而被發現。面積約1萬平方米,包括墓葬遺址和廟坪居住處遺址。內有伸肢仰臥的人骨架一具。遺物有紅陶罐、陶鬲、陶壺等陶器20余種。另有銅鼎、銅鈴、銅戈和石刀、石斧及蚌泡、貝飾等遺物。196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