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彩陶窯址,經考古專家認定其規模之大、保留之完整為目前全國之最。
文化層

煙道
靜寧縣博物館館長閆惠群介紹說,這個彩陶窯址位于靜寧縣威戎鎮楊灣村楊家塬。在這個遺址上還發現了幾處保存比較完好的彩陶窯址煙道,煙道呈放射狀,脈絡清晰,蒸餾物保存完好。閆惠群說,目前國內彩陶類文物考古一般是“有陶無窯”,現有的彩陶主要是從古代墓葬中挖掘出來的,而靜寧彩陶窯址的發現將填補這個空白。
據介紹,楊家塬地勢高闊,屬原始黃土峽谷地貌土塬,窯址位于塬頭三臺平地處。記者在楊家塬的彩陶窯址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大小陶片散布在田地里、山坡上,俯拾皆是,居住在楊家塬的一些農民告訴記者,村上的農民在這里耕地時經常能夠撿到各種各樣的陶片。

殘片


專家認為,該窯址屬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距今4000年-6000年,與甘肅秦安縣大地灣遺址一脈相承。該遺址占地面積約300畝,文化層厚0.5-3米,估計有三層分布,陶窯上百孔。專家從部分文化斷層遺留處發現有白灰面居址,采集到的殘陶片有夾砂陶、黑色彩陶、灰陶、白衣陶,器形有缽、瓶、罐、盆等,大致可分為大地灣文化類型、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
文物工作者目前已發掘出的彩陶紋飾多樣,有仰韶日月紋、花草紋,亦有馬家窯水波紋、三角紋、圓點紋、旋渦紋等。文物考古工作者還在這里發現了石斧、石鏟、石刀、石紡輪等其他文物。閆惠群說,這個彩陶窯址尚待進一步勘察和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