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武窯址
[日期:2015-03-09] |
來源:綠寶石藝術(shù)陶瓷館
作者:綠寶石 |
[字體:大 中 小]
|
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北部靈武縣,故稱靈武窯。始于西夏,經(jīng)金代而終于元代。東距靈武城區(qū)35公里,南距瓷窯堡鎮(zhèn)4公里。窯址坐落在南北長800米,東西寬400米的小山上。文化層厚約2-4米。所燒瓷器十分品種豐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茶葉末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產(chǎn)品有碗、杯、盤、盆、缽、釜、高足杯、壺、各式瓶、缸、甕、罐、燈等。還有為西夏游牧民族所特有的扁壺、鈴、鉤等。器物胎體沉重,造型渾厚,很多器型都在北方窯產(chǎn)品中常見。1984年至1986年,寧夏考古部門對靈武磁窯堡瓷窯遺址進行了發(fā)掘。共發(fā)掘西夏窯址4座、瓷器作坊遺址9處,出土瓷器、制瓷工具、窯具等3000余件。西夏瓷窯均為南北向,平面呈馬蹄形,由窯室、火膛、煙囪組成,窯門已不存在。出土的西夏瓷器有白釉、黑釉、褐釉、青釉四大類,除青釉瓷只有素面和刻花兩種外,其他三類均有素面、刻花、剔刻花和點彩4種。出土的器形有碗、盤、扁壺等,其中碗的數(shù)量為最多。此外還有白釉或黑釉瓷質(zhì)建筑材料以及窯具匣缽、墊圈等。此窯產(chǎn)品的特點表明其深受北宋定窯和磁州窯兩窯系的影響。從整體上看,體現(xiàn)出了西夏游牧民族瓷器的特點。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