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范圍最大的青瓷名窯。龍泉青瓷肇始于三國,興起于北宋,在南宋中晚期達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開始衰落,其生產歷史長達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單色釉瓷器品種。雙魚洗,魚耳瓶均是宋元時期龍泉窯青瓷中的經典之作。

大英博物館藏雙魚洗

大英博物館藏四魚洗

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藏四魚洗
成長于深山綠水之間的龍泉窯工匠,他們所見到的花草魚蟲、飛禽走獸皆可創作入瓷。據說當年陳萬里先生在看到宋元龍泉窯雙魚洗上有很多魚的形象好像從未見過,后來在龍泉老百姓家中吃飯,無意中看到餐盤里盛放的魚與瓷器上的魚極其相像,遂意識到龍泉瓷器上的魚紋很可能就模仿自龍泉本地土生土長的品種。

元龍泉窯貼花雙魚紋折沿洗

瑞士玫茵堂藏青瓷雙魚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魚耳紙槌瓶
歷代古陶瓷的紋飾,不論官、民窯,都有以寓意和諧音來象征吉祥的圖案,如游魚——富足有余、年年有余等。龍泉窯游魚有單魚和雙魚,單魚的時代較早,雙魚中,兩魚同向一般早于相向者。有雙魚成對同向并行,有首尾相對戲嬉,有陰刻紋裝飾,有陽印紋裝飾,還有堆塑紋裝飾。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代雙魚洗

臺北故宮博物院元代魚耳紙槌瓶

臺北故宮藏元代雙魚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