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清雍正紀年款
雍正官窯款,由專人負責書寫,字體基本一致。青花楷書款與篆書款同時并用。楷書六字三行橫排,雙圓圈體式官窯款“大清雍正年制”為早期流行的款式,字體柔弱、略草。雍正晚期官窯款,多為宋槧體的正宗小楷,工整秀麗。青花色調(diào)大多純正。也有少數(shù)深淺不一的。篆書款書體變化較多,有的方正規(guī)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筆路圓潤。“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雙圓圈官窯款,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官窯款,多用于顏色釉瓷器上。“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官窯款,多用于仿鈞釉、爐均釉,或茶葉末釉瓷器上。“雍正御制”四字楷書官窯款與“雍正年制”四字楷書堆料款,只用于琺瑯彩瓷。雍正堆料款的藍料色彩較康熙時為淡,字體也小。
(十七)清乾隆紀年款
乾隆朝歷時達60年之久,燒造量又大,寫款者幾經(jīng)易手,所以,乾隆官窯器的款式變化較多。從總體來看,乾隆官窯器與雍正朝一樣,楷書與篆書同時并用。但是,乾隆官窯款卻以篆書款為主。
乾隆官窯楷書款,有的作六字三行橫排,布局與雍正官窯相同;有的作六字雙行豎寫,字體介于楷書與隸書之間。
乾隆早期篆書款,多作四字兩行或六字三行排列,往往圍有單圈。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無圈欄。乾隆官窯篆書款的字體,變化萬千,風格柔麗而工整。乾隆官窯款的色調(diào),以青花為主,也有抹紅或琺瑯料。青花料款色調(diào)深沉,藍料款呈色則清新悅目。
(十八)清嘉慶紀年款
嘉慶官窯款以“大清嘉慶年制”篆書款為主,結(jié)體方正平穩(wěn),外無圈欄。楷書款較少。嘉慶官窯白釉器多書篆體刻款。施豆綠釉的粉彩器,常見篆體抹紅款。霽藍描金器,則書金彩款。
嘉慶民窯,篆體與楷書款兼有,有“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款,也有“嘉慶年制”四字篆書款,有的帶方框。
(十九)清道光紀年款
道光官窯款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為主,行筆圓潤流暢。道光官窯窯變釉、茶葉末釉和爐均釉瓷,常用篆書刻款。
官窯白釉器,篆書刻款與青花款兼用。個別官窯粉彩器,偶見“道光年制“四字紅底描金款。
道光民窯器,則“大清道光年制”六字與“道光年制”四字款間用,書體一般不太規(guī)整。
(二十)清咸豐一宣統(tǒng)紀年款
咸豐官窯改變了過去官窯款以六字篆書款占主導(dǎo)的局面,而轉(zhuǎn)以六字楷書“大清咸豐年制”青花款為主。少數(shù)官窯器也用六字篆書款。另外還有少量抹紅款、刻款和描金款。
同治青花與白底紅彩官窯器,多用兩行六字“大清同治年制”或四字“同治年制”青花楷書款。官窯粉彩器,大多為四字楷書款。茶葉末釉和窯變釉,多見刻款。
光緒官窯器,往往“大清光緒年制”六字青花篆書款與六字青花楷書款同時并用,但楷書款見多。其字體修長,工整清秀。部分色釉瓷,特別是茶葉末釉,則用刻款。光緒民窯器,多見“光緒年制”款。
宣統(tǒng)官窯器,以“大清宣統(tǒng)年制”六字青花楷書款為主,也有抹紅和墨彩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