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名款
[日期:2010-08-11] |
來源:綠寶石藝術陶瓷館
作者: |
[字體:大 中 小]
|
古代宮室,前為堂,后為室。唐代以前,“堂”、“殿”通稱。唐以后,專以帝王所居為殿,官府治事處所稱堂。明清瓷器上的堂名款,大多為達官貴人定燒器物所用。
明代堂名款瓷器稀少。清代康熙朝瓷器以堂名款為識,卻廣為風行,表明康熙時期的士大夫階層對瓷器藝術特別鐘愛,從一個側面顯示了時代的審美趣味。
康熙堂名款的命名,一般有三重含義。一為道德修養,如:慎德堂、怡德堂、應德堂、心逸堂等;二為祝愿經濟繁榮和官爵的永保,如:恒豐堂、兆余堂、兆裕堂、世錦堂等;三為贊頌,如:美玉堂、金玉堂、佩玉堂、碧玉堂、正玉堂、美旭堂等。
雍正、乾隆堂名款瓷器與康熙朝相比,不僅數量大為減少,而且命名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康熙朝的堂名款,閃爍一種對道德修養和事業追求的蓬勃向上的開拓性。雍正朝的堂名款,卻轉而為固守自律,如“淡寧堂”、“天寶堂”等。乾隆朝的堂名款,則流露出一種小心翼翼的自我保護的謹慎心態。
在字體風格上,康熙與雍正、乾隆的堂名款,也變化鮮明。康熙朝的堂名款,書體剛勁挺拔,富于陽剛之美。雍正朝的堂名款,書寫清新秀麗,具有一種柔美之態。乾隆朝的堂名款,則拘謹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