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部分引用
“部分引用”是設計者對原詩句進行添加、修改得來,目的使所題寫的詩詞與器物中的繪畫圖案相互吻合。例如:
“幾度送風臨玉戸,逐時傳喜上瑤墀。”是根據唐代詩人韓溉的《鵲》修改而來,原詩為:“才見離巢羽翼開,盡能輕飏出塵埃。人間樹好紛紛占,天上橋成草草回。幾度送風臨玉戶,一時傳喜到妝臺。若教顏色如霜雪,應與清平作瑞來。”
“數枝榮艶足,長占四時春。”與“勁節亭亭千尺緑,芳枝長占四時春。”都是根據唐代詩人沈傳師的《贈毛仙翁》修改而來,原詩為:“安期何事出云煙,為把仙方與世傳。只向人間稱百歲,誰知洞里過千年。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開時共稚川。更說桃源更深處,異花長占四時天。”據說北京故宮延春閣有副對聯為:“奇石盡含千古秀,好花長占四時春。”估計也與該詩有些關聯。
“數竿風葉影,低暎小花紅。”是根據唐代詩人李咸用的《庭竹》修改而來,原詩為:“嫩綠與老碧,森然庭砌中。坐銷三伏景,吟起數竿風。葉影重還密,梢聲遠或通。更期春共看,桃暎小花紅。”
“青青自帯山中色,藹藹長含洞裡春。”是根據唐代詩人李正封的《貢院樓北新栽小松》修改而來,原詩為:“青蒼初得地,華省植來新。尚帶山中色,猶含洞里春。近樓依北戶,隱砌凈游塵。鶴壽應成蓋,龍形未有鱗。為梁資大廈,封爵恥嬴秦。幸此觀光日,清風屢得親。”
“鵲鳴傳喜氣”與“鵲鳴傳喜氣,鸜語報秋光。”應是出自宋代許顗所著《彥周詩話》中的“天上飛來兩烏鵲,為傳喜色到人間。”
“玉剪穿花過,霓裳帯月帰。”出自明代詩人申使行的《應制題扇》,原詩為:“羣芳爛熳吐春輝,雙燕差池雪羽飛。玳瑁梁間寒色瑩,水晶簾外曙光微。輕翻玉剪穿花過,試舞霓裳帯月帰。一自銜恩金屋裏,年年送喜傍慈幃。”可以看出后人對原詩做了刪改。
“露浥黃花得意香”出自明代詩人陸深的《陸深題畫詩》,原詩為:“誰傳徐趙手,寫此秋一幅。黃花得意香,芙蓉映江綠。”后人在原詩上略微做了添加處理。
“春暖芝蘭花自香”與“雲深瓊島開仙逕,春暖芝蘭花自香。”均出自明代詩人葉子奇的《塘上聞蘭香》,原詩為:“大谷空無人,芝蘭花自香。尋根竟不見,茅草如人長。”
“百囀千聲隨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可能是根據北宋詩人歐陽修的《畫眉鳥》修改而來,原詩為:“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仔細觀察這些詩詞出處,就會發現繪畫內容必然與原詩一致,即畫梅引用梅詩、畫竹引用竹詩、畫蓮引用蓮詩,決不會出現錯亂情況。
3.其它
詩詞中還也有一些暫未查明出處的,隨著日后手邊文獻資料不斷增多,相信都應該找到來由。這些詩詞主要有:
1.晴日舞翔鶯
2.歳歳占長春
3.碧樹俯清流
4.翠蕊開長夏,佳音報好秋。
5.介如君子德,韻似美人粧。
6.月幌見疎影,墨池聞暗香。
7.微風舒露臉,小雨濕煙鬢。
8.拂羽瓊花麗,穿林寶樹垂。
9.蔥翠知何似,朝陽見鳳毛。
10.風天吟綵鳳,晴日舞翔鸞。
11.朝朝籠麗月,歳歳占長春。
12.鵲鳴傳喜氣,鸜語報秋光。
13.鮮鮮叢葉茂,燦燦瑞英芳。
14.丹寶瑤光接,仙根玉露滋。
15.吳天楓葉落,六出舞霏霏。獨有江湖客,飄然風雪磯。披蓑不知冷,把釣欲忘歸。仿佛富春畔,伊人是也非。
16.露香秋色淺深中
17.仙樓綺閣環瀛漢
18.也教蘆蓼遠依行
19.淡妝踈影両依依
20.日麗芳藂呈瑞色
21.風喧蘆葦自飛鳴
22.上林苑裏春長在
23.長日香風細細吹
24.艷陽輕雨濕芳菲
25.一江緑水浮嵐影,両墀青山夾翠濤。
26.翠繞南山同一色,綠圍滄海綠無邊。
27.永奠金甌開壽域,昇平同楽萬年春。
28.素萼枝枝封蜜蝋,明珠顆顆迸珊瑚。
29.暎水卻疑乗浪暖,縁堐故是倚雲栽。
30.塔光倒暎千人石,寺影遙連萬井煙。
31.翠葉纔分清露潤,鳳雛時送好音多。
32.盛世鳳凰應紀暦,羽儀四佐協綱常。
33.歳歳彩筵雕幾上,歓聞百勝報雙鵪。
34.靈禽送喜梅花上,一個依時報一聲。
35.斜依風葦藂藂裊,遠颺煙波渺渺平。
36.萬物光輝占大有,九衢煕皞楽昇平。
37.上林苑裏春長在,三友連枝作壽図。
38.可人鸜鵒知春色,長占東風第一枝。
39.仙樓綺閣環瀛漢,鳳艑龍舸遶翠流。
三.雍乾琺瑯彩瓷的印章
題寫詩詞的琺瑯彩瓷中,印章也必不可少,兩者基本形影不離。從這點看,已經與古代書畫的裝飾方式非常接近了。
1.印章與圖案題材的搭配
與詩詞相比,印章方面顯得簡單很多。大多情況下句首一印與句末兩印共三印組成。句首為陽文,句末或皆為陽文,或一陰一陽,三章都與所引詩詞、繪畫相互聯系。少數情況下僅用一印或兩印。為簡潔說明前后印章與圖案繪畫間關系,特整理列表如下:
/句首印章/ *句末印章 ~繪畫主圖案
/佳麗/ *金成、旭映;四時、長春;壽古、香清; ~石榴、牡丹、萱草、薔薇、柳燕、菊、蓮、
*碧霞、旭映;翠鋪、霞映;旭、映;香清、君子 ~海棠、梅竹、虞美人、芝蘭、臘梅、月季等。
/先春/ *壽古、君子;壽古、香清; ~梅、臘梅等。
/壽如/ *山高、水長;山、高;水、長;四時、長春;水長; ~山水、樓閣等。
/高致/ *碧露、秋水;秋水; ~秋菊、秋景、桂、鶴等。
/翔采/ *彬然、君子;翠鋪、霞映;壽古、香清;君子; ~竹、孔雀、鵲等。
/郁心/ *壽奇、香逸;壽、奇; ~芝蘭等。
/仁化/ *山高、水長; ~山水、桃、雁等。
/三秀/ *四時、長春; ~松、竹、梅等。
/春和/ *翠鋪、旭映; ~萱、芍藥等。
/太平/ *盛、世; ~人物等。
/仁和/ *四方、清宴; ~雁、鵪鶉等。
2.印章解釋
琺瑯彩瓷中使用最多的是“佳麗”句首印,有美好之意;與之搭配的主要有“金成”、“旭映”等。“金”為“秋天”,“成”為“茂盛”,“金成”即指秋天植物茂盛的樣子。“彬然”為“文質兼備貌。”古代有“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之說,應用在竹紋題材中比較多。“仁政”為“善政的標準”,“四方”為“天下各所”。“三秀”是“芝蘭的総稱”,“香清”有“香味之意”,也是古代女子物品及女子的代稱,二者在繪畫芝蘭時經常使用。“清宴”為“単純、清靜的宴席”。“郁心”為“溫暖的心”。“四時”為“四季;君子的四時,朝,聴政;晝,訪問;夕,修令;夜,安身”。總體看,印章各有深意,用詞不俗。
四.圖案題材與詩詞、印章間的聯系
根據以上整理的詩詞、印章,再聯系器物的繪畫題材,可以簡單發現三者間關系。如:牡丹圖案多用“嫩蕊包金粉”、“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繍雲。”等描寫牡丹的古詩句;菊圖案多用“秀擢三秋幹,奇分五色葩。”、“露香秋色淺深中”、“分黃倶笑日,含翠共揺風。”等詠菊古詩句。這些花卉圖案中習慣使用“佳麗”、“金成”、“旭映”等印章;竹圖案慣用“數枝榮艶足,長占四時春。”、“數枝橫翠竹,一夜遶朱闌。”、“數竿風葉影,低暎小花紅。”等詠竹古詩句,印章則習慣使用“翔采”、“彬然”、“君子”等。山水題材喜歡使用“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蹊上紅泉分徑路,山中香雨有神仙。”、“細枝涼夜勁,極浦早鴻聲”、“晩峰晴露巓”、“野含時雨潤,山雜夏云多。”等古代描寫自然山水的詩句,印章偏用“壽如”、“山高”、“水長”等。......。
可以看出,制作者根據繪畫內容選擇吻合的歷代詩詞,再搭配恰當的篆體印章,三者形成緊密聯系。這一使用規律印證了清檔中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記載的:“內務府總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對、奉旨:著將此碗上多半面畫緑竹、少半面著戴臨選詩句題寫。地章或本色,或配緑竹,或淡紅色、或何色,酎量配合燒琺瑯。欽此。”,進一步表明這些頂級藝術載體自繪畫題材、至詩詞印章都是經過設計者深思熟慮醞釀而來。同時,了解這些詩詞印章使用特點對鑒別琺瑯彩瓷也會起到很大補助作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