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愛鵝是明清和民國的瓷器常見紋飾之一,四愛圖之一。來源于多個王羲之愛鵝的故事,傳聞王羲之喜愛養鵝,通過觀察鵝的叫聲和神態,逐漸融入其書法藝術之中,所寫的鵝字一筆而過,稱為“一筆鵝”。
李白有詩《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寫的典故大意就是有個道士,很想得到王羲之寫的老子作品《黃庭經》,他得知王羲之愛鵝,就以一批良種白鵝相贈,投其所好,結果果然如愿以嘗,各得其所。
此外,還有一些陶瓷工藝品上也繪有羲之愛鵝的故事。王羲之愛鵝成癖,為見好鵝,不辭勞苦,更不惜墨寶,如當時山陰有一道士,奍了一批威武雄壯的白鵝,他前去觀賞,特別喜愛,要跟道士買下,道士說,“為我抄寫一本《道德經》當舉群相贈。”因為王羲之已是當時一字難求的大書法家,人稱“書圣”。 道士可說是開了個天價,結果王羲之用了半天時間欣然寫成,籠鵝而歸,兩人都因得到各人心想的寶物而塊樂得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