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是歷代瓷器上的主要紋飾,特別是在元明清三朝。由于不同朝代甚至同朝代不同皇帝在位時期的龍紋都有明顯不同,因此龍紋成為鑒別瓷器年份的方法之一,連龍爪的數量也成為參考標準。
瓷器上龍紋的爪主要有三爪、四爪、五爪三種。在元以前,龍基本都為三爪,從元代末期開始,龍爪的數量被前所未有關注。而到明代時更規定皇帝所用的瓷器上才可以用五爪龍,其他皇室成員和普通百姓只能使用四爪龍圖案,這種規定一直延續到清代。
因此,也可以說,在明清兩代的瓷器上,如果出現五爪龍,大致可確定為是專門為皇帝燒制的官窯。同一時期、同一種類的兩件瓷器,比如同樣是明代成化時期的花瓶或者同樣是清代康熙時期的碗,有五爪龍圖的瓷器肯定貴于龍紋為四爪的瓷器。除了龍爪的數量,不同時代的龍的發、睫毛、須也有很大差別。
近些年,造假者在作假時開始參考真品圖錄上的細節,并且根據先進的手段將其復制在仿品上。對于只靠紋飾鑒定的收藏愛好者來說,這種造假手段最容易瞞天過海。因此收藏愛好者要從多方面了解瓷器的情況,如釉、胎、圈足等,綜合所有的因素作出最后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