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寫法不一,風格多變
宣德官窯楷書年款中,有一種風格尤其突出,其筆法工整、清秀、剛勁,自然大方,以前人們多認為這是仿晉唐小楷的筆法,近年有人提出宣德官窯年款的藍本,出自當時功力深厚的大書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長于“臺閣體”書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名重一時。“臺閣體”結構以方正為主,筆道粗細一致,各部停勻,屬于楷體,適合皇家的欣賞口味和審美標準。書寫一筆不茍,法度謹嚴,點畫巧妙,轉折分明,提按清楚,運筆便捷利落而沉實;線條輕重,粗細有變化,其收筆、落筆、撇捺、轉折勾挑處,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牽絲搭筆,顯得十分自然??梢钥隙ǖ氖?,當時景德鎮御窯廠臨摹當時官方常用“臺閣體”書寫宣德款絕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窯瓷器上年款字體的寫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為例,常見“大”字的撇畫,下分割第一筆橫劃,有右邊長的,也有左邊長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這一橫還有長短之分的。但,由橫劃左側三分之一處分割為常見,并且上方出頭適中,過長者為清代仿筆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與月部,日與月的最下一橫筆,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勢基本保持一致,在一個基準線,而月部卻絕無長勾現象。
“宣”字第一筆向右點,往往與第三筆橫勾連接。第三筆橫勾左高右低,帶動整體橫劃有倚斜之勢。
篆書“德”字心上有一橫,而楷書“德”字心上無一橫。“德”字雙人旁與左邊有支離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點在一個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點無拖拉。
“年”字雖然有五種不同的寫法,但第四筆用向右平斜點代替短豎,少有右短豎為常見特征。本朝款不見第四筆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征。第五筆左高右低,倚斜之勢能收得住,筆不下塌。最后一筆直畫下端常見頓筆收尾色濃,極少見尖銳之鋒。
“制”字下“衣”一點或有或無,有“衣”款將點和第三筆的撇一筆連成。“衣”字提筆和撇筆書寫無連接,“衣”字提筆與捺筆分筆書寫常不在一個對應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