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世紀80年代回到浙江,進入浙江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由于國家體制的變革,幾年之后,研究所的主管單位浙江省二輕廳從政府部門改制為企業,稱浙江省二輕集團總公司,于是,我們的研究所也改制了,從政府撥款轉為自創自收的單位。當時,全國的工藝美術研究所幾乎都是這樣的情況。為了創收,我們專業人員都要走市場,要自己接業務完成額定的經濟指標。所謂的經濟指標就是與工資掛鉤,也就意味著職稱越高,經濟指標也越高。

鄧白先生指導壁畫創作(從左至右為郭琳山、鄧白、嵇錫貴、郭藝)
1987年,我和琳山成為浙江省首批由輕工業部工藝美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出的獲得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的人員,浙江僅三人,我倆就占了其中兩位,我們在慶幸自己的專業成就得到認可的同時,也增添了更多的憂慮。由于職稱的提升,我和琳山的經濟指標壓力很大,我們每人每年要為研究所創收l至2萬元,所里有規定,只有經濟指標完成后才能領到該發的工資。當時,“萬元戶”是富有的代名詞,在那個年代賺到萬元以上并不容易,這樣的經濟壓力還是不小的。那時,我國經濟還處于發展階段,國人還沒有藝術品收藏的概念,因此,創作的作品不能馬上獲得經濟效益。要想完成經濟指標,我們必須要通過其他的途徑。當時我國的城市到處都在建設當中,很多地方需要大型的陶瓷壁畫裝飾,于是,我與琳山發揮專業技術特長,設計壁畫畫稿,承接了一些大型陶瓷壁畫項目。大型壁畫的陶瓷制作就這樣進入了我們的專業領域。與陶瓷器皿創作不一樣,這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參與到建筑設計中,為此我們要組織一個團隊,除了設計制作,還需要工程隊的配合。

陶浮雕馬賽克鑲嵌壁畫《天鴻飛霞》設計稿(局部)

以水鄉、蠶桑為題材設計的釉上彩陶瓷壁畫《春溢蠶鄉》(局部)
大型陶瓷壁畫的制作,需要對陶瓷材料有相當的把握能力,釉上彩繪要處理顏料的調制,保證補燒的瓷板與其他顏色一樣。大型陶瓷壁畫中的彩繪顏色要求明快,因此在設計中要處理好色彩的搭配,另外顏色調制工藝也要有些改變。作為大型公共空間的藝術裝飾,我覺得需要以民族文化為元素,設計出具有現代裝飾風格的作品,體現空間裝飾的大氣。我與琳山各有側重,我負責陶瓷彩繪壁畫設計制作,而他主要設計制作浮雕陶板壁畫。我最初制作的釉上彩陶瓷壁畫《春溢蠶鄉》是為浙江省絲綢進出口公司設計的,以水鄉、蠶桑為題材,整個色彩調子籠罩在具有淡淡水汽的綠色中,作為經營絲綢業務單位里的建筑內墻,符合工作環境的性質,也非常雅致。這幅壁畫一完工,就引起各界的重視,浙江省內的主要媒體競相報道,成為當時建筑裝飾的新形式。另外還有為浙江天鴻飯店設計制作的陶浮雕馬賽克鑲嵌壁畫《天鴻飛霞》,用以裝飾大堂的的主墻面,至今飯店還保存著這幅壁畫。制作大型的陶瓷壁畫非常辛苦,承接的項目工程他們都有時間的要求,而陶瓷壁畫的燒成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往往制作起來都是非常緊張的。記得有一年冬天,我們為浙江桐廬瑤琳仙境制作一幅大型壁畫,由于瓷板本身的質量問題,在燒造的過程中出現大量破損的現象,我們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只有日夜加班趕制,那時小藝已經大學畢業,在我身邊幫忙繪制壁畫。一天下午,我們在工作室繪制壁畫,聽到外面不斷有鞭炮聲傳來,我很納悶,小藝恍然大悟說,今天是除夕夜呀,這才趕緊停下手中的活,準備過年。

“陶藝人家”陶瓷藝術展

陶藝一家人(左一大女兒郭藝、右一小女兒郭慶)
這段時期,研究所很多專業人員都迫于壓力紛紛改行。我們一直沒有放棄陶瓷創作,一是舍不得放棄自己的專業;二是抱著一個信念,只要專業精湛,不怕沒有業務。雖然我們承接的大型壁畫,都是以陶瓷為創作素材,但與手中的陶瓷作品的差異還是蠻大。那段歲月,我們也想著盡快完成任務,擠出空余的時間,再做自己的陶瓷作品。當時我與琳山都這樣想:用錢買時間來做自己的作品。因此,我們依然堅持藝術創作,并逐漸收獲成果,我們的努力在行業里得到認可。1992年杭州天工藝苑為我、琳山、女兒郭藝三人舉辦了名為“陶藝人家”的陶瓷藝術展,全面展現了我們的藝術追求。鄧白先生評價說:“中國的陶瓷藝術早為舉世所稱譽,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有著雙重的貢獻,我們期待這個不平凡的陶藝人家,今后取得更大的成績。”這次展覽對我觸動很大,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認可,這也成為我藝術創作中的轉折,我體會到只要專注自己的技藝,總是會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