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闊天空任我行 2012年作 高43cm

作品利用“線塑”手法,通過塑造一個道行高深的羅漢造型,表現現代人通過不斷努力,反省自身、明悟得失。從頓悟中釋然,豁然開朗,明白到人生在世,不僅僅要功成名就、揚名立萬,還要快樂地追尋濟世之夢,達到一種無憂無慮、暢通無阻,自由馳騁的境界。寓意我們的生活正一步一步朝著富足和諧的金光大道邁進。

開心品茶佛 2008年作 高25cm
作品塑造的是笑口常開的開心佛,倚著古樹,左手握茶杯,右手執蒲扇,旁邊小鳥啁啾,一派悠然自得,和諧共處的景象,該作品曾在廣東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賽中獲得金獎。

怡情達摩 2006年作 高23cm

達摩是古代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從般若多羅出家,后機緣成熟,在中國南北朝年代到中國傳法,后被奉為禪宗初祖。
禪宗是佛教的分支,作品通過塑造達摩祖師斜靠在一古樹上與枝頭小鳥怡情和唱、表達了禪宗讓人當下頓悟,斷諸煩惱,解除束縛,隨緣放曠,逍遙自在的主張。
《怡情達摩>是首款利用創新的石灣陶塑新法——“線塑”創作的作品,其衣紋極具手工韻味和柔軟韻律感,且兼工帶意的泥條,施濃淡石墨的釉色,行云流水,順暢自然,使作品有蒼樸古雅的情致。
作品曾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快樂濟公 2009年作 高30cm
作品通過塑造濟公活佛在一古樹旁逍遙自在,與枝頭小鳥恰情和唱的造型,表達了人們對和諧,快樂社會的追求。
《快樂濟公》是利用創新的石灣陶塑新法——“線塑”創作的半原作,作品衣紋極具手工韻味和柔軟韻律感,且兼工帶意的泥條,施濃淡傳統藍均的釉色,行云流水,順暢自然,使作品有蒼樸古雅的情致。

高瞻遠矚 2008年作 高33cm
作品表現了一個具有淵博學識的高士雖然隱居深山但仍胸懷大志、高瞻遠矚,準備迎接再一次的博擊長空,再創輝煌。
《高瞻遠矚》是首款利用創新的石灣陶塑新法“線塑”創作的半原作,作品衣紋運用極具手工韻味和柔軟韻律感,且兼工帶意的泥條,施濃淡石墨的釉色,行云流水,順暢自然,使作品有蒼樸古雅的情致。

喜上眉梢 2009年作 高27cm

作品通過表現一高僧,經過多年的禪定靜慮,消除雜念,然后豁然開朗,頓悟成佛、喜上眉梢的表情變化,向人們展現了“禪學”的豐富涵義。
作品利用創新的石灣陶塑新法——“線塑”來創作,運用了極具手工韻味和柔軟韻律感、且兼工帶意的泥條,施濃淡石墨的釉色,行云流水,順暢自然,使作品有蒼樸古雅的情致。

醉 1983年作 高20cm


睡仙 1983年作 高10cm


笑仙 1983年作 高10cm

莊周夢蝶 1993年作 高30cm

通過獨特的構圖,形態逼真的五官刻劃,表現出人物酣睡而又朦朧的思覺,似夢非夢。衣紋流暢而疏密有致,配合夢幻意境,作品施以淡雅的灰白釉,在具有濃淡黑色效果的石底座的襯托下,更顯作品的古樸雅致、耐人尋味。

農家樂 1993年作 高18cm
五谷豐登水常滿,豐衣足食離畜旺。此乃人們自古以來的愿望,至今依然。

酒肉濟顛 1989年作 高36cm

濟顛抒懷 1987年作 高12cm

黃志偉簡介: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18年);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010年);
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2016年);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2001年);
高級工藝美術師(2003年);
中國民盟成員;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美術陶瓷分會副會長;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
中國陶瓷大師聯盟副秘書長;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工藝美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
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廣東省嶺南民間工藝研究院研究員;
廣東陶瓷協會常務理事;
廣東陶瓷協會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佛山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
佛山市工藝美術學會副會長;
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
民盟佛山市委美術院院長;
佛山市禪城政協藝術文化院副院長;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兼職教授;
石灣陶藝學會副會長;
佛山市禪城區政協常委;
2007年被授予“共和國杰出藝術家” 稱號;
被評為“2010年:中國陶藝最受關注的十位人物”;
2015年當選為“中華傳統文化杰出傳承人”。
1966年生,廣東東莞人,1983年起于佛山石灣從事陶藝和研究工作,1991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雕塑專業并回到石灣美術陶瓷廠創作室工作,曾任創作室副主任,2004年創立石灣公仔黃陶藝坊黃志偉藝術工作室、2016年成立佛山市黃志偉文化藝術研究院。
在30多年的藝術探索中,勤耕博取,善于把石灣傳統陶器藝術與中國傳統美學、中外現代雕塑理論有機揉合,使其作品特色造型豪放,神韻生動,表現出超凡脫俗、清雋高雅的情致。
黃志偉在創作中更能博取古今,在結合其他技藝的同時,不倦探索創新,大膽吸取中國畫線描“十八法”與漢代、現代的塊面結構神髓交融,拓新出陶塑新法——“線塑” (國家發明專利號:201210227734.4),突破普通雕塑的固有程式,靈活自如發揮陶泥線條特有形態風韻,以泥條的“線”來塑“面”“形”“神”,工意結合、新穎別致,使作品主題神韻突出。受到鑒藏家高度評價和購藏,開辟了現代石灣陶塑表現技法的新天地。黃志偉的老師---中國雕塑界泰斗潘鶴先生對此評價:“繼傳統、開前衛”!
作品曾多次在國內、港澳臺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美國等海內外展覽及被發表,《悠閑老子》、《超脫》、《黃飛鴻組塑》等十多件次作品分別獲得了19次國家級評比金獎,有些還被評為國家珍品,并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州立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他本人并多次被邀請參加國際性的陶藝學術交流、研討和作品創作表演,學術論文《石灣陶藝與傳統美學》、《陶塑新法—“線塑”初探》等被發表于國家級的《雕塑》、《陶瓷信息報》、《廣東工藝》等報刊上,還出版了《繼傳統開前衛----黃志偉陶塑作品集》(廣東人民出版社)、《黃志偉陶塑藝術》(廣東省博物館系列叢書、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黃志偉赴京展絕活》(中國文藝出版社)、《黃志偉陶瓷雕塑作品選》(東莞市政協編)、《日月經天---黃志偉師徒藝術作品選集》(中國文藝出版社)深受好評,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業績被載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多種專業典藉上。
并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以《傳承傳統 演繹陶塑新傳奇》作專題報道。